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1:“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卫大夫史鰌患之( ) ②史鰌病且死 ( )
③是不能正君也 ( ) ④灵公蹴然易容(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于我足矣 苛政猛于虎 B.卫国以治 皆以美于徐公
C.谓其子曰 其如土石何 D.成礼而后返 为坛而盟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蘧 伯 玉 贤 而 不 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2分)
译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分)
译文:
11.史鰌以什么打动了卫灵公?(2分)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8.(1)①担心 ②将要 ③纠正 改正 ④踩(踏、跺)
(2)D
9.蘧 伯 玉/ 贤 / 而 不 用
10.(1)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想要进谏(推荐)贤臣辞退(罢免)不贤能的人,死了尚且不懈怠这件事,可以说是忠心不减啊。(生,欲,且,谓,忠为关键词)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 卫灵公被史鰌的忠心(1分)和执著(1分)所打动。
初一课外文言文2:“梁鸿家贫而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③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注】①不为章句:不死记章句。②豕:猪。③责让:责备批评。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悉以豕偿之。
12、下列不属于梁鸿“尚节”具体表现的两项是( )( )(4分)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②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③以身居作,以偿主人之失 ④耆老称鸿为长者
⑤主人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13、主人从“ ”到“ ”的态度转变,直接原因是 ,
而根本原因是他被梁 的高尚节操所打动。(5分)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11. (3分)都用猪赔偿给他。(悉、以)
12. (4 分)A(2 分)D(2 分)
13. (1 + 1+1+2分)犹以为少悉还其豕邻家耆老共责让勇于担当
初一课外文言文3:《司马朗字伯达》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 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guǐ)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 项是( )(3分)
A.窃为郡内忧之(私下) B.监试者异之(认为……奇特)
C.郎谓邵曰 (认为) D.以病去(离职,离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以其境过清
B.监试者异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试经为童子郎 若为佣耕
D.虽在军旅 虽人有百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
②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20.司马朗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17.C 18.A D
19. (1))这等于动摇民心 ,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 (2)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
20. (1)劝李邵不要动摇民心;(2)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3)在军旅之中,经常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食物,用自己的俭朴以给手下的人做表率;(4)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氏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 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属官,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 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 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 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