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雁奴文言文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雁奴》文言文阅读

  后乡人熟其故②,巧设诡计。爇火③照之。雁奴戛然④鸣,乡人遽⑤沉其火。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

  如是者四三⑥。群雁以奴绐⑦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

  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雁奴》文言文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 人弋也

  ②雁奴独不

  ③ 微闻人声

  ④群雁则杂然 相呼引去

  2.请仿照例子,用“|”为末段画线句子断句。

  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3.群雁为什么认为雁奴在欺骗它们?

  ________

  4.文中的雁奴、群雁,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其中一个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

  《雁奴》文言文答案

  1.(2分)①担心(或“害怕”) ②闭眼(休息) ③有时 ④纷纷地(或“纷纷”)

  2.(2分)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3.(2分)雁奴几次鸣叫报警,惊起群雁观察,结果都未出现危险。

  4.(2分)开放性题目。能结合文章内容 从性格、品质、行为等方面,选择一方面对雁奴或群雁加以评价即可。

  《雁奴》文言文翻译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雁群在夜晚总会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睡觉,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

  每到雁群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它好像在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周围有一点响动,它第一个先叫,雁群就互相叫唤逃走。

  后来乡里的人了解了原因,设计了巧妙的诡计。点燃火把照明,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如此反复三四次,雁群就认为雁奴欺骗他们,轮番啄击,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在雁群刚刚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一网撒下去,没一个跑掉的。

  《雁奴》阅读拓展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4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