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寄洪与权》诗词阅读答案
王令《寄洪与权》诗词阅读原文
寄洪与权
王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王令《寄洪与权》诗词阅读题
(1)首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男儿”形象?请简要概括。
(2)本诗寄赠友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志?请简要分析。
王令《寄洪与权》诗词阅读题答案
(1)塑造了一个豪气冲天、光明磊落的“男儿”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2)作者与友人共勉,表达了要像卧龙一样积极进取,尽力施展才华的雄心壮志;以及坚守正道,积极济世匡时的远大抱负。(意思答对即可)
王令《寄洪与权》诗人介绍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以教书为生。擅长诗文,其诗风格奇崛豪放。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都很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王令《寄洪与权》诗词赏析
王令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渴望建立功业的青年诗人,他身处穷困,抱负不凡,在诗歌中常常流露出雄视千古、跨压百代的志气。这首《寄洪与权》诗,是作者和友人言志的诗篇。
起始两句,挺劲洒落,振响入云。诗人表示,一个青年志士,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像龙剑那样腾光于高寒的暮空之中;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把日月的光辉,深锁在自己的怀抱。接着三、四两句用积极的比喻勉励友人,也借以表达他渴求用世的心愿。诗人说:“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他认为既是一只猛志常存的老虎,就应当展现虎威,而不要像痴虎那样自藏牙爪;既是有志乘时而起的卧龙,就应当早日召唤风雷,以求行云施雨使天下人受到润泽。虎失去牙爪,即无异于驯服的牛羊;龙离开风雷,即无以奋其神力。这几句都是借用比喻以言志述怀,诗人力求振奋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六两句:“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诗人借用《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的话语和友人互相勉励,表示人贵有志,有了大志,方可以成大功立大业。王侯将相并不是世代相传的,力耕的佣工也有取得富贵的时候,这是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历史上有许多英杰都是乘时而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宁戚曾经是喂牛的农夫,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诸葛亮、王猛等人都似布衣出任当世之务,风云际会,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不失其时。诗人用陈胜、吴广起义时的言行自励,至少可以看出他对陈胜、吴广并不抱有歧视的态度,甚至是赞同这些在野的英杰发愤一时,以成就不朽的功勋。然而诗人对于出处的问题,是看得非常郑重的。诗的末尾两句说:“须将大道为奇遇,莫学人间龌龊踪。”诗人一直以实现大道自期,所谓大道,就是原本六经“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的道理。出则可以济世泽民,不出也要以“宏材敏识、伟节高行,特立于一时”。因此在困穷之中不谋苟且进身,而遇有时机,则应力求为世所用。“须将大道为奇遇”,正是积极要求用世的心志的表现。作者曾在《招夏和叔》的诗里说:“大遇定当为世福,不逢犹作后来师。”在《奉寄崔的易》诗里说:“廊庙得逢应有义,草茅虽老尚知非。”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作者所谓“大遇”,就是“奇遇”。“廊庙”,是指朝廷。遭逢奇遇,见用于朝廷,都必须得之以义。不义而取得富贵、而致身王侯将相,都是不足取的。作者鄙视那些“沉没于利欲之中”的学士大夫,他们有些人学为章句,以猎取功名;有些人钻营阿附,以图谋利禄。对于他们的龌龊行径,作者是非常痛愤的。作者始终有志于大道,虽经常处于寒饿之中,但“不干仕”、“不应举”、“不肯受人施惠”,这些正是“莫踏人间龌龊踪”的积极表现,作者的志节,是断非龌龊小生可与相比的。作者在《述志》一文中说:“士志于道,得其时则持其道进而行之天下,所得吾志者道也,富贵岂吾之志哉?非其时,而道不行于天下,则去富贵而不居,是犹吾之志也,何曾损益于吾心哉!”(见《王令集》卷三)这段话,可以作为这首诗的注脚。
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表达了作者积极争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坚持道义的高尚节操。
看了“王令《寄洪与权》诗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