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刑赏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刑赏论》文言文阅读材料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刑赏论》文言文阅读题目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刑赏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16.B(本末:原委,始末)

  17.C(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8.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9.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0.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评分标准:①共3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以(用什么),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②共4分。于是(因此),刑(处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看了“刑赏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6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