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槐堂铭》文言文阅读材料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②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③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释】①必:必然的意志。②休:美好。③皇:通“遑”,闲暇。
《三槐堂铭》文言文阅读题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肆:放肆
B.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略:稍微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
D.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符:标志
10.下列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①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②仁者必有后③善恶之报,至于子孙
④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⑤天将复兴王氏也欤⑥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
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
C.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
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译文:
②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③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痰,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三槐堂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9.B(略:大致,大体上。)
10.C(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⑥为写景句。)
11.B(“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
12.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3分。句意1分,“考”“审”各1分。)
②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3分。句意1分,“寓”“否”各1分。)
③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3分。句意1分,“游”“以是”各1分。)
13.今魏跨带九州/ 根蒂滋蔓/ 平除未易/ 若东西并力/ 首尾掎角/ 虽未能速得如志/ 且当分裂蚕食(错断两处扣1分,多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3分)
看了“三槐堂铭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