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清史稿方以智传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清史稿方以智传》文言文阅读材料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书盛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缁,黑色,和尚穿缁色僧衣,指代和尚。

  《清史稿方以智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刑毒,两髁骨见见:显现

  B.以智趋右 趋:奔向

  C.坐失机问大辟 坐:坐等

  D.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旨趣:旨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忤执政意,不果用 以与推戴功

  B.修怨欲杀之 书画、医药、技勇之属

  C.吾其缁乎 澄之述其语告以智

  D.求忠臣必于孝子 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

  ①以智怀血疏讼冤 ②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 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

  ②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清史稿方以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5.C(坐:因为)

  6.A(A项两个“以”,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之”,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指示代词,这。C项第一个“其”,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第二个“其”,代词,这,这些。D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在。)

  7.C(①只是为父申冤的举动;②方以智为崇祯帝尽忠的表现;⑤只能说明方以智作抉择时两难的心理)

  8.D(是清帅最后听任方以智做和尚)

  9.(1)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可断可不断)

  (2)①那统帅想劝降他,左边放着官服,右边放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为官还是就刑)。(“降:1分,省略1分,语意1分)

  ②(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系”、“日”各1分,省略1分)


  看了“清史稿方以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6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