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瑞鹧鸪双银杏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瑞鹧鸪双银杏》阅读材料

  注释:①该词作于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之时 ②此处谈的是双银杏

  《瑞鹧鸪双银杏》阅读题目

  8.全词哀而不伤,但通读全词后却能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词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瑞鹧鸪双银杏》阅读答案

  8.本词虽在咏物(双银杏),但总体来说,词人借双银杏的命运来表达自己与丈夫两地分居的苦痛(2分),作者对双银杏的赞美实则是对坚贞爱情的歌咏(1分),但在“连枝摘”之中又流露出两地相思不相见的苦痛(2分),全词哀而不伤,却无处不蕴含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分)

  9.①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描写柑橘在双银杏面前只能成为奴隶,表达作者对其的赞美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

  ③借典寓意,表现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意

  (或从“起兴”、“虚实结合”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瑞鹧鸪双银杏》赏析

  这是一首假物咏情词。易安居士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其上片开始先咏物以寄兴。“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写法,起不同凡响的效果。“都”,在此作硕大、华美解,“未甚都”是指银杏作为果类食品,并不以果肉汁多、形体硕大诱人。词人在此用现成典故与银杏相比,称桔“可为奴”,足见作者对银杏的偏爱。

  词人之所以深爱银杏,未必因为它是珍稀贡品,而是睹物伤情,有所触发。“谁怜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两句便作了极好的解答: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这两句是吟物而不拘泥于物,与其说是在写银杏,毋宁说是借双银杏在直接写流落异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词,意在突出一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与不同流合污的民族气节;“未肯枯”则是表示坚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为恶劣环境所屈服;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强之志。

  下片首句“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亲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清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此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


  看了“瑞鹧鸪双银杏阅读答案”

6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