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材料

  【注】①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附】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题目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江水浸云影”,描写江水倒映出天空之云。一个“浸”字写出了一江秋水的澄澈。

  B.“风景今朝是”两句,意即美好的自然现在依然存在,而曾经登临的昔人已成为过去。

  C.“无尽今来古往”三句,词人从时空变换角度抒发了人生短暂、时有危机的无奈之感。

  D.富有理趣,是宋代诗词的特点之一。此词由景入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理解。

  ②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B.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 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③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答案

  ①(3分)C

  ②(3分)B

  ③(5分)可从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角度比较。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赏析

  朱熹在词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推陈出新地化出了积极意义。词人登上秋山后,倒影在江水中的无限秋景映入眼帘,却只落笔在“云影”二字,意境深远。此时仰头又见大雁欲飞向南方度过寒冷的冬天。紧接着,词人自问“携壶结客何处”,答得却是“空翠渺烟霏”。语间似答非答,表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烟雾缭绕漫山碧翠中。

  交代了时令、景致、人物,词人开始借机抒发人生感慨。他说尘世多俗事,营营扰扰,难得有畅心的片刻。但是今日不同,不但可以登山,还可以把紫萸、黄菊插满头,玩得尽兴了再回去。“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壮阔抒怀,颇有几分及时行乐的意味。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好似词人当面劝酒,要同行宾客趁着这良辰美景酩酊大醉一次,无须推辞,浪费美好光阴。“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一句,词人把人生在世比作寄生,既然它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何苦对着落日余晖自伤自怜。

  之后,词人的思想穿越古今,词镜顿然开阔。他想到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在词人看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恒定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循环变化的存在,自然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那更有危机”是说如果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会再有危机感。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化用了春秋齐景公的典故。有一次,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着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流露出一种无法挽回逝去时间的伤感。朱熹反问“何必独沾衣?”人世无常,变幻难定,无人幸免,所以无须太执着。

  杜牧在诗中的旷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令人压抑。而一经朱熹化用之后,把自然与人生结合,成为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词人点石成金,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不失为大快人心。


  看了“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阅读答案”

6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