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阅读答案(2)
《清名》阅读习题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地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D.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E.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12、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13、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14、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清名》阅读答案
11、答案:C、D
12、答案: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2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作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衬托(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明作铺垫。)
13、答案:“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
①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③正直。当“我”听到副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
14、略
看了“清名阅读答案”的还看了:
1.名人墙阅读题答案
2.小名阅读题答案
3.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阅读题答案
4.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5.树枝与名片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