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阅读答案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阅读材料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
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阅读题目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萄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阅读答案
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不够全面;C.“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E.“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准确。)
(2)①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问题一: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问题二: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3分;答出一点给1分)
(4)观点一: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
观点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看了“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