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青瓦房阅读答案
《老家的青瓦房》阅读材料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家里打墙和村里烧瓦。打墙时要请六七个青壮劳力,先把八根长约三米、粗如碗口的专用墙椽,用绳索固定成两排,每排四根,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模子。模子两边各有三四个壮劳力,专往模子里填土。土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以攥在手里成形,放开手后散开为佳。待土填满后,站在上面的两人就迅速平整,再用石础夯实。就这样,墙椽在人们的汗水里,一排一排地翻上去,泥土也在人们的号子声中,一寸一寸地站起来,站成墙,站成院,站成村庄。如今人们早已不打墙了,打墙成了绝版的风景,时代的印记,深深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烧瓦是村中的又一盛事。那时,几乎村村都有砖瓦窑。我曾经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望着泥土如何在熊熊的炉火里,一天一天变成青瓦。烧好一窑瓦,大约需要十天时间。出窑的熟瓦结实,耐用,呈青灰色。人们用架子车拉到村子里,用新烧的瓦修建新的青瓦房。一间又一间的青瓦房,是村庄最早站立的泥土,是人类最深的根系和魂魄。
⑤家乡的人,在黄土地里劳作,在青瓦房里安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瓦房上的瓦松荣了又枯,枯了又荣。一些人在青瓦房里老去,一些人又在青瓦房里出生。一些人从青瓦房出发了,一些人又朝青瓦房走来了。青瓦房不挽留,也不拒绝。它与村庄不离不弃,一如岁月,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⑥然而,若干年后,我却离开了村庄,离开了青瓦房,住进了城里的高楼。繁华的都市,绚烂而孤单,喧哗而空虚,入眼不入心。林立的高楼,复杂的人事,剪裁过的风景,粉饰了的浮华,都让人感到僵硬和冷漠、疲惫和不安。于是,常常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我会无由地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青瓦房。青瓦房沉浸在溶溶的月华下,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月光把泡桐树高大的影子投射到鱼鳞似的青瓦上,夜风吹来,树影婆娑,像一幅黑白的素描。瓦房和瓦房里的人们就在这样皎白的月色里和迷人的宁静中渐渐进入梦乡。
⑦如今,老家村庄里的青瓦房只剩几家,都是老年人住着。小楼多了起来,个个楼高院深。然而,老家的青瓦房,就像一位前世的亲人,虽然离我们愈来愈远,却永远是温情的所在,乡愁的归处。
(摘自光明网,有改动)
《老家的青瓦房》阅读题目
19.第②段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青瓦房“温馨而美好”的记忆?请简要概括。(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母亲赶紧搭起梯子,拔一棵瓦松,挤出浓浓的绿色汁液,涂在伤口处。(2分)
(2)泥土也在人们的号子声中,一寸一寸地站起来,站成墙,站成院,站成村庄。(2分)
21.文章③④段详细描写了“小时候老家盖房子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6分)
《老家的青瓦房》阅读答案
19.①巷子里的人;②院子里的果树、树枝上的鸟雀;③屋檐下土墙上的物品;④屋顶上的瓦片、花草;⑤母亲为“我”涂伤口。
(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瓦松的功效,表现了母亲的慈爱。(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拟人、排比,(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泥变成青瓦房的过程,表达了对青瓦房的喜爱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内容方面:回忆了青瓦房的建造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主旨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风土人情的热爱,深化了文章主旨。③结构方面:为下文对青瓦房变迁抒发的感慨作铺垫。
(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2.①青瓦房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它曾经带给人们的温馨和美好不会消失;②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青瓦房的热爱;③青瓦房是质朴的乡村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对纯朴、温暖的乡村生活的怀念。(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从句意、感情、主旨方面作答)
看了“老家的青瓦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