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答案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材料
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还畏惧什么,还有什么不可失去的呢?还有哪种痛苦,无法化成春泥?故而,在一次批斗中,他与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间是熊熊燃烧着的他们从前的作品。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都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他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949年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了沈从文,他对沈从文“反动文人”的定性,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
B.面对批斗,沈从文与老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C.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
D.郭沫若高度评价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还为之撰写了序言,以此来表明自己在文物研究方面有着相当的造诣。
(2)沈从文经历了哪些痛苦?又开出了什么样的花?请结合文本概括。(4分)
(3)张兆和评价沈从文:斯人可贵。文章表现了沈从文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答案
(1)B(A.“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错,这只是沈从文的“直觉”;C.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是因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的转身而感动;D.郭沫若的行为是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肯定,而不是为了抬高他自己。)
(2)①沈从文被扣上了“反动文人”的帽子;被剥夺了写作的自由与权力;不仅自己遭到了残酷的批斗,连自己的作品都被焚烧了;有些人,不但不理解他,反而看他的笑话。②沈从文在痛苦中潜心研究文物,成为了文物研究专家。
(3)①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不放弃;②面对鲁迅、郭沫若的批评打击,他宽容忍让;③面对批斗中的辱骂、鞭打,他安之若素,不绝望;④在文学道路走不通后,他懂得转身,在痛苦中开出花来。
看了“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