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答案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材料
⑤死亡是对生命最大的限制,在这个限制面前,王羲之潇洒不起来。《兰亭集序》里文字开始时还是明媚的,是被阳光和山风洗濯的通透,是呼朋唤友、无事一身轻的轻松,但写着写着,调子却陡然一变,文字变得沉痛起来,那是因为对生命的追问到了深处,便是悲观。,是一种与生俱来、又无法摆脱的孤独。《兰亭序》寥寥三百二十四字,把一个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
⑥唐太宗痴迷于《兰亭集序》,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道出了人生的大悲慨,触及了他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就是存在与虚无的问题。唐太宗以他乙 的自私,把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带走了,令后世文人陷入永久的叹息中而不能自拔。
⑦但人们依然想把它“追”回来,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方式去“追”,那就是临摹。
⑧历朝历代,太多的书者,都丙 ,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临摹阵营中,他们密密麻麻地站在一起,仿佛依次传递着一则古老的寓言。但这并非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复制中,渗透进自己的风格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于是《兰亭集序》借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反反复复地进行着表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像一个人一样,经历着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像中国文化这样陷入深深的文字崇拜。这种崇拜,通过对《兰亭集序》的反复摹写,复制,表现得无以复加。
⑨公元6世纪的一天,一个叫周兴嗣的员外侍郎接到梁武帝的圣旨,要他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要求是这1000个字不得有所重复,周兴嗣煞费苦心,终于完成了任务,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篇《千字文》。从此开始,每代人开蒙之际,都会读到这样的文字:“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琅琅的诵读之声,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从未中断。每个人夜学习钿识的趣话阶段,部介与格韦迳怎的王羲之相遇.正是之的字,每个人在学习知识的起始阶段,都会与那个遥远的王羲之相遇,王羲之的字,也成为每一代中国人的必修课,贯注到中国人的生命记忆和知识体系中。
⑩《兰亭序》,一页古老的纸张,就这样形成了一条漫长的链条,在岁月的长河中环环相叩,从未脱节。在后世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下,《兰亭序》早已不再是一件孤立的作品,而成为一个艺术体系,支撑起古典中国的艺术版图,也支撑着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它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强大的有机体,有着超强的生长能力。《兰亭序》的流传过程,与中国人的时间观和生命观完全同构——每一次死亡,都只不过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11. 王羲之或许不会想到,正是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使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王羲之死了,但他的字还活着,层层推动,像一只船桨,让其后的中国艺术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如果说时间是流水,那么这一连串的《兰亭》就像曲水流觞,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端起这只杯盏,用古老的韵脚抒情,而那新的抒情者,不过是又一个王羲之而已。死去的王羲之,就这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
12.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象——有无数个王羲之坐在流杯亭里,王羲之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都是王羲之。酒杯也从一个王羲之的手中,辗转到另一个王羲之的手中。上一个王羲之把酒杯递给了下一个王羲之,也把毛笔,传递给下一个王羲之。这不是醉话,也不是幻觉,既然《兰亭序》可以被复制,王羲之为何不能被复制?王羲之身后那些接踵而来的临摹者,难道不是死而复生的王羲之?大大小小的王羲之、长相不同的王羲之、来路各异的王羲之,就这样在时间深处丁 ,摩肩接踵。很多年后,我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迎风坐在那里,一扭身,就看见了王羲之,他笑着,把一支笔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用这支笔写成的。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改)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题目
19. 文中第①段提到的“修禊”是古代一种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下列关于“修禊”举办的时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二月二日 B.三月三日 C.五月五日 D.七月七日
20. 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惊世骇俗 前仆后继 济济一堂
B.一挥而就 骇人听闻 前赴后继 人才济济
C.一气呵成 耸人听闻 前仆后继 人才济济
D.一气呵成 惊世骇俗 前赴后继 济济一堂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政治影响,“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写作诗文,难免委婉曲折,难有东晋人那样的自由畅快。
B.王羲之的沉默,是对景色的陶醉,也是对生命的悲观感受,更有对入世生活难以释怀的久久思考。
C.后世书法者对于《兰亭集序》的临摹,既是传承了经典,也把个人风格与时代的特点镌刻于摹本之上。
D.《千字文》使得王羲之的字,以又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文化,这也是《兰亭集序》成为一个艺术体系的明证。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促使王羲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因素有哪些。(4分)
23.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像一个人一样,经历着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过程”。(5分)
24. 文化传承的漫长历程中,还有许多文学家像王羲之一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请试举一例,并结合其作品加以分析。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答案
19.(2分)B
20.(3分)D
21.(3分)B(文中已经说到对生命超功利的思考)
22.(4分)答案要点:(1)天气和暖,景色怡人,朋友相聚;
(2)政治上相对清明,文人得以自由抒怀;
(3)王羲之官场失意,对生命有了更深到的感怀;
(4)中国文人独有的,对生与死的关照。
(答出1点,得1分)
23.(6分)
答案示例:王羲之用《兰亭集序》表达出自己对生死的深刻认识,他的思考引发了后人对人生的思考。后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感受和时代审美,使这种思考延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兰亭集序》的传承过程其实是中国文化不断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缩影。
24.(6分)
结合某位文学家(课内外均诃)的思想、作品内涵,阐述其在后世的影响力,言之成理即可。
看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