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材料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一样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题目

  1.文中最后一段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请问李陵给了人怎么异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二段中战争场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提到“冰雪”。这“冰雪”有可能融化吗?联系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答案

  1.对投降叛国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鄙视、唾骂,但对于李陵,人们却迟疑了,甚至对他怀有羞愧之情。(意思对即可。)

  2.通过惨烈的战斗场面描写,表现了李陵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寡不敌众的无奈。与下文李陵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形成强烈的对比,交代了人们叹息与羞愧的原因。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李陵的理解和同情,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意对即可)

  3.无法融化。一方面,这“冰雪”来自外界环境,从古到今,汉族都没有原谅投降叛国者的心理氛围,古代即使独持异议的司马迁,也只是说“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本质上没有(至少是不敢)原谅他的投降行为;现代的人们即使对李陵有羞愧之感,也不愿绷断“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即使有个别人试图原谅李陵,但奈何年代久远,众人的观念顽强,无法改变。

  另一方面,这“冰雪”来自李陵自身,他自小受民族情感熏染,知道不会得到任何原谅,投降前“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不是眷恋,而是诀别;后来遭受灭族之祸,雪上加霜,必然彻底绝望。(认为“可以融化”亦可,务求言之有理。)


  看了“冰雪里的灵魂阅读答案”

7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