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报人张季鸾阅读答案
《一代报人张季鸾》阅读材料
此后十余年,他辗转京沪办报,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辑,文名天下皆知。但当时政治黑暗、经济落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闻行业的外在环境甚为恶劣。以张季鸾之 大才,一腔热血,仍无充分施展身手的舞台,其间还曾两度从政,两番入狱。
两番入狱就不去细说了。无非是坚持报人的情操和良知,揭露了反动政府和无耻政客的疮疤。这分别是袁世凯和段祺瑞时期的事。
两度从政,一是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经于右任推介,出任总统府秘书,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后随孙中山去职,为期很短。
另一次是在1925年,由时任河南军务督办的同乡好友胡景翼推荐,获任陇海铁路会办——这可是当时数得上的肥缺。结果,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拂袖而去。扬言:“不干这劳什子,还是当我的穷记者去!”诚如于右任后来作诗追念所云:“发愿终身作记者,春风吹动耐寒枝。”张季鸾随后去了天津,一时无固定工作,凭稿费维持生活,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国第一代“自由撰稿人”。
1926年春,天津《大公报}停刊。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这三位都曾留学东瀛的老友风云际会,情投意合,决定接办下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确定由吴出资5万元,改组为“新记”《大公报》,于9月1日复刊。吴鼎昌任社长,只负责采购白报纸,不过问具体社务。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持编辑、言论工作。胡政之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总揽经营及人事大权。报社大政方针,三人商而后行;有分歧时,少数服从多数;各各不同时,以张季寓意见为准。为保持独立性,他们拒绝接受外股投资,估计情况最糟也不过将5万元钱赔光了事,为此明确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三位先生同心协力,各擅胜场,他们合作的决心、诚意、效率和成就令后人叹服、惭愧。
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契合,成就了百年中国最成功的报纸——“新记”《大公报》,以及它的灵魂——最杰出的报人张季鸾。
《一代报人张季鸾》阅读题目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学日本期间,张季鸾利用业余时间主编《夏声》杂志,可以说这为他的报人生涯奠定了基础。
B.作为一代报人,张季鸾在中国首开拍发新闻专电的先例,体现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新闻的敏感。
C.作者运用了引用、对比等手法,通过人物对比来突出张季鸾的不凡,表达了对张季鸾的崇敬。
D.本文叙议结合,作者通过丰富的史实展现了张季鸾的曲折人生,在此基础上对张季鸾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2.文章写了沈卫、胡政之等人,对叙写张季鸾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你认为张季鸾成为“最杰出的报人”,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一代报人张季鸾》阅读答案
1.C
2.从不同角度叙写张季鸾这一历史人物,写沈卫、于右任、胡景翼的推荐,突出了张季鸾的才识;写胡政之、吴鼎昌的支持与信任,突出了张季鸾的办报能力。
3.答案示例:主要在于张季鸾的个人努力和个性追求,正是因为张季鸾好学多思,他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才有可能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获得天下皆知的文名;正是因为他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办报良知,才能坚持办报的独立、客观和公正,办出报纸的特色,办出百年中国最成功的报纸,成为最杰出的报人。
看了“一代报人张季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