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阅读答案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文章阅读:
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1938至1941年,他率领一批青年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解放后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初步的胜利鼓舞了胸怀石油大志的黄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职务,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1941年夏,黄汲清率领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他们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线的地质。他们对玉门油田及周边地区作了详细调查,并向南进入了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向北进入龙首山作穿插考察。这次重要的地质实践,为以后“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1942年11月,黄汲清率一批精英组成石油地质调查队奔赴新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成自己的科学考察队对我国西部边陲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队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都属于陆相沉积。1943年他们完成了著名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黄汲清展现了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他确定“这里有圈闭很好的构造,以及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油田”。他科学地预见到:“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他有利地区,很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1941年玉门、河西走廊的调查结果,黄汲清在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型盆地的生油层是多期的,而沉积性质往往是陆相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两个学说。黄汲清说:“‘陆相生油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如果准噶尔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油田。”
黄汲清理论上的优势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区域上体现了出来。1954年黄汲清等人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系统而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圈定含油远景地区125万平方公里。1955年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作为技术总负责,黄汲清积极组织中青年地质学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各主要沉积盆地和沉积区的油气因素,成功优选了五大盆地,亲自布置石油普查。到1957年3月,在地质部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黄汲清展示了一幅更为精准的1:300万的《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并作了《我国含油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的报告,用醒目的橘黄色把松辽、华北、四川、鄂尔多斯四大盆地标示为重点远景区。他坚信多年实践得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实施松辽平原油气勘探。后来,大庆等地大规模储油构造的相继发现,充分显示了黄汲清先生的远见卓识。
从玉门到大庆,中国石油大发现雄辩地展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美的科学过程。黄汲清有幸成为这个全过程的奠基人、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摘编自何民《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等)
相关链接:
①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探索方面,前有潘钟祥在美国发表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陆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论说,后有陈贲、李四光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石油与陆相沉积的关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经受了最多的实践检验的,还要算黄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及由此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摘自茅矛《地学泰斗黄汲清》)
②手把锤子出大门,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岭,前行前行复前行。/不必怕,不要紧,我们都是征服自然的人。/前行前行复前行,莫忘积石西倾和秦岭,莫忘长白与大青。/横断山高,贡嘎峰峻,祁连积雪厚,天山明月照坚冰。/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少年好光阴。(年轻时代的黄汲清写的言志诗篇)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阅读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奉为石油地质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但黄汲清等人没有被此束缚。
B.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黄汲清带领团队在四川进行了三年的地质考察,取得了重大发现,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C.黄汲清率领考察队在新疆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子的石油生油层属于陆相沉积,在后来的相关调查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的相关论说。
D.黄汲清根据陆相生油的相关理论,认为如果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一定会形成同样的油田。
E.解放后,黄汲清等人对中国石油前景作出了乐观的预测,编制了系统的油气远景分布图,为新中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贡献。
(2)黄汲清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黄汲清的“陆相生油论”是如何逐步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阅读题答案:
(1) B E(A项“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与原文不符,文中只提到“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C项“创造性地提出”分析不准确,根据相关链接①,“陆相生油”的论说并不是黄汲清第一个提出的。D项“一定会”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是说“也可以”。) (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5分)
(2) ①领导有方,用人得当。与顾维钧的公司进行合作,选派的人发现了玉门油田。②率队考察,身先士卒。发现了圣灯山天然气田,纠正了德国学者的错误,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6分)
(3)①对河西走廊沿线的石油考察,为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初步的地质基础;②对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找到了陆相沉积生油的实例。③完成《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陆相生油论”。 (6分)
(4)①有执着的理想和深挚的爱国情怀。年轻时,立志投身地质事业;抗战期间,一心为祖国寻找石油。②有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不被固有的地质“法则”束缚,长期坚持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形成了“陆相生油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③有卓越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善于从现象中找到规律,并进行大胆的科学推断。④有领导者的才干和担当的精神。主导石油考察、普查等工作,在新中国石油大发现中体现了远见卓识。 (8分)
〔第11、12题的第(4)题只要能围绕一种观点或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