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阅读答案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③同时,“端午节”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赛事文化。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钱多的是钱多的过法,钱少的也有钱少的过法。与农事的关系,它也调节得很好。民间有所谓“忙端午”、“闲端午”的说法,就体现着这种调节。有人说,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就是提倡爱国主义,就是爱国文化。我欣赏这种努力,但是并不觉得这是端午节的唯一主题。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端午不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且是一个组织龙舟竞赛的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爱好的体育运动,也是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的体育竞赛。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形。它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延续的历史之悠久,令人惊叹,也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④总之,“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多样性、发展性,人们有目共睹。有人弘扬它,固然热热闹闹,有人扼杀它,也难斩草除根。它顽强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魄。以我的孤陋寡闻,就在20世纪之中,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它的“禁止和打断”。一次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陈洵1921年端午节后写过一首词《西平乐》,小序云:“竞渡吊屈,废且十年。今年三月廿八日,江上忽见旗鼓,居人走告,惊若非常,意既不解,则以为岁时风物之异而已。”大意说,端午节赛龙舟怀念诗人屈原,这种活动已经停止10年。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江上忽然看见旗鼓喧天,居民奔走相告,惊喜得不同寻常。刘斯翰《海绡词笺注》云:“1911年辛亥革 命后不作端午竞渡,以迄于今(1921)。”另一次在上世纪60年代。2004年7月26日《大公报》发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邵先生说:“尴尬的是我们大陆从1949年起不但要‘破除迷信’,而且要‘移风易俗’,民间的风俗,民俗的节日,至少是淡化处理……人们过端午、中秋,只是因为‘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也简化到只是吃粽子、吃月饼了。”他说:“在那狂风暴雨般的革命形势下,横扫一切,稍有违抗‘格杀勿论’,多少有形的国宝毁于一旦,谁还管得了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何况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新年春节没有废除,但强调要过‘革 命化的新年’、‘革命化的春节’,而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无革 命化之可言,也就不在话下了。”看看这种“经过暴力的禁止和打断”的端午节,今天竟然过得这般有滋有味,可见,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选自《江南时报》有改动)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习题
11、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12、文章第①段以设问开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3分)
13、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两段与第④段在结构上又有怎样的联系?(4分)
14、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引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一文中的话?(4分)
15、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如果改为“没有必要强行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的端午节。”好不好?为什么?(4分)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参考答案:
11、“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3分
12、这样写能突出中心议题,提醒读者注意,引导人们思考;2分 并使行文富于变化,形成跌宕之势。1分 共3分
13、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端午节是一种什么文化 2分 这两段与第④段是总分关系;前两段分别从两个不同方面论述了端午节文化的特征。第④段则是对前两段的概括与总结。2分 共4分
14、文章引用邵燕祥《端午的尴尬》的话,旨在表明端午节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2分 照应本段开头的中心句,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共4分
15、不好。1分 因为原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语气就减弱了,不能充分表达端午节的说法不必统一标准,追求“正宗”的观点与情感。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4分
看了“《“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阅读答案”的还看了:
1.《技术与文化传承》阅读答案
2.略谈孝文化阅读题答案
3.中国的桃花文化阅读题答案
4.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5.文化城市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