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将书读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将书读活》阅读材料

  吴泰昌

  ①当下想读或爱读书的人众多。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老的这几句话,道出了读书活动的这个特点。读书,就是人要将死书读活,读者与活书做朋友,交流对话,从中了解作者所描写、记载的事件和意义,体验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使自己增长智慧、知识,增添快乐和力量,收“开卷有益”之效。

  ②许多前辈早悟到了读书的这种奥秘,一再以各种表述提醒读者。茅盾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怎样用眼晴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而高尔基则说得更具体、形象:“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晴、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③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向交织进行,是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书才能成为读书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忠实朋友。

  ④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作者和读者均是独特的“这一个”。作者通过书面发出交流信号,读者接收了信号后,经过思考、领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补,甚或读者会有超出作者所预想的发现和联想。读者寻找作者的空间自由度是很大的。有修养、有经验的读书人,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比一般读者会有更多的收获。文学作品许多人爱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比之学术等著作留给读者阅读的想象、联想、创造的空间更大。“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这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著名作家杨绛如是谈论自己的读书。

  ⑤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目前图书出版事业空前发达,中外古今旧书新著浩繁,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交际活动俱增,即便是一个迷恋读书的人,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也很有限。面对这种状况,读书人要学会更用心地去挑选对自己身心有益、适用的好书来读。世界各国都有悠久的读书传统,前人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先贤哲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种种读书方法,推荐列举过数不胜数的好书篇目。凡此,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人都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达·芬奇说:“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著名学者季羡林说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而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图书中“我只看过极少极少的一部分。”读书,读者与书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寻求和选择。在博览泛读好书的基础上,再花工夫精读少量。各人有自己的读书需求和志趣意向,对好书的精选,也难免会多有差异。北大教授朱光潜和宗白华,是公认的两位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师。他们爱读西方古典哲学、美学经典名著,但偏重的对象却大不一样。朱光潜爱读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黑格尔的《美学》、莱莘的《拉奥孔》、维柯的《新科学》,并翻译成中文出版;而宗白华则爱读叔本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翻译出版了康德的名著《判断力的匹配》(上)。

  ⑥“读书乐”,是长久流传的一句话。“乐”从何来?(读书本是花时间、伤脑子的苦事,而从书中获取的多方面充实感,则是苦事成乐事的根由)。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只有会读书的人,将书读活的人,才能尽情享受这无穷无尽的读书之乐。

  《将书读活》阅读题题目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6.作者认为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是什么?(3分)

  7.本文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8.请谈谈你对文章末尾段落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9.你知道将书读活的例子吗?结合自己的生活或阅读积累从正面或反面列举一个例子作为事实论据。(3分)


  看了“将书读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5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