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阅读材料

  去年,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探讨的是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归位。它也让人反思,东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在我们的价值谱系中,亲情、家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

  多反思“信仰去哪儿了”。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稳屋立,柱倒屋塌。追根究底,很多人心无定根、迷失自我、碌碌度日,大都是不知信仰去哪儿了。信仰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仰的缺失是最危险的缺失。同志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缺失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说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信仰。追寻信仰、坚守信仰、践行信仰,才能让灵魂和身体合二为一,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多反思“道德去哪儿了”。今年春晚《扶不扶》与其说是一个小品,不如说是对“道德去哪儿了”的一种追问。正是由于一些人道德的丢失,才会有“毒胶囊事件”、“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等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发生。还是《扶不扶》中的一句台词说得好:“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扶起人心,才能扶起传统美德、扶起善良国人、扶起大道中国。

  多反思“好空气去哪儿了”。“本想过一个风清气朗的春节,没想到整天都生活在雾霾之中”,这恐怕是很多人过年的慨叹。“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好空气去哪儿了?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和手上。少些奢华,不搞铺张浪费;少些攀比,不搞盲目购车;少些以自我为中心,不搞污染环境那些事……也许好空气就会回归。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国家在反思中文明,社会在反思中前行。不要认为,社会的不好是他人造成的,其实“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诚如哲人所说,“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多反思信任去哪儿了、原则去哪儿了、底线去哪儿了、亲情去哪儿了、乡愁去哪儿了、血性去哪儿了……我们才能收获一个健康中国、温馨中国、现代中国、强大中国,我们所热切盼望的中国梦才能尽快实现。

  反思之后重在行动。没有反思,缺少行动,如何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支烛照天空的火炬,点一盏守望家园的心灯,用自己的一片光、一份热去温暖自己、打动他人、惠及社会,你我将变成向上的个体,中国将变成和谐的国度,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自201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阅读题题目

  16.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是古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

  B. “缺失了‘钙’,就会得软骨病”中的“软骨病”比喻的是信仰的滑坡和信仰的缺失。

  C. 举春晚小品《扶不扶》的例子,是为了反思和追问信仰的丢失,让人们扶起传统美德。

  D. 反思“……去哪儿了”之后重在行动,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中国将变成和谐的国度,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 如何理解第四段划线句子“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稳屋立,柱倒屋塌”?(3分)

  (2) 文中说“人们在反思中完善,国家在反思中文明,社会在反思中前行”,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阅读题答案

  16. D

  17.(1)突出了信仰对人生的重要影响(3分)。

  (2)同意(1分)。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惟有反思,才能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2分)示例一:我考试失败后,经过反思,调整了学习方法,取得了进步。[示例二:鲁迅反思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踏扁风筝的粗暴行为,心里充满了愧疚。示例三:唐太宗反思隋朝的残暴统治,励精图治,于是有了“贞观之治”。](1分)


  看了“去哪儿了是一种反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