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描写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优秀论文解读,欢迎大家参阅!
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
《学记》中孔夫子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过二点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课堂上,语文教师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施展语言的法力: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措词严密风雨不透;或描龙绣风浮想联翩;或锋利辛辣入木入分。有激情奔放昂然奋进的号召,有轻言软语热切中肯的启发,有月向风清如闻如睹的描绘,有充满期待催人进取的鼓励。
人们回忆鲁迅讲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每个接近过他的青年的纯朴的胸怀。”诙谐有趣,浓烈的情,醇厚的意,使教学语言充满韵味。鲁迅讲《中国小说史》时:“教宝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口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有情、有得、有趣、过“瘾”!
而今,语文老师,在读图时代,想让莘莘学子爱语文,你是求助于多媒体的包罗万象,是假力于新课程的合作探究,是甩手于新课堂的自主学习,还是托词于师生间的平等民主?我认为:语文课,就是语言弹跳的操场,是情感流泻的山川。语文的魅力,永远植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
一、准确,首当其冲的要求。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只有把这样一些词联结起来,而且按照他们的意义正确地排列起来,才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思想,创造鲜明的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似乎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所描写的东西。”语文教学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也就首当其冲。
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特级教师钱俊元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绚丽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藻描述“梦游十景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梦境中名山大川的奇伟瑰丽作了精缕细刻。这就是:明月镜湖的秀丽,剡溪胜迹的优美,海日天鸡的雄奇,云回雾绕的奇幻,岩泉深林的阴森,熊咆龙吟的恐怖,闪电惊雷的声威,空中楼阁的辉煌,云中仙子的飘忽,仙境鸟兽的自由。”词语的准确选择、巧妙搭配,使表达凝炼生动,如闻如见。
教学语言在学生心目中享有相当的威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常常模仿效法教学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语言严格规范,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书面语的一笔一划,一字一词,都会潜移默化给予学生深远的影响。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清除杂质。无口头禅,少病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吐音,准确清晰,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一下子便能抓住学生的心。进一步注意语音的谐和、语调的自然、语速的合理、音响的适度,便可自然地形成教学语言庄重典雅、亲切和婉的基调。这语调起伏变换,时而舒慢徐缓,时而间断蓄势,时而一泻千里,时而急促跳跃,会和学生思维的脉冲在同一谐频上产生共振。
二、明晰,理所当然的选择。
明晰是指简洁明白,条理,精约。一言以蔽之:少而精。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平易简洁的教学语言,使深者浅之,难者易之,涩者润之,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美至善之理。教学节奏与学生心理节奏的契合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只有简明才有利于学生快速、省力、有效地吸收、储存和提取信息。魏书生一般只用两个月便授完整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宁鸿彬把每周六节语文课改为五节,实行不预习、不留作业、不考试的办法,两年完成初中三年教学内容,学生会考成绩却名列北京各中学前茅。
精约,就是要简约条达,要言不烦。高尔基在谈什么是最优秀的文学语言时指出,最主要的一点是用最少的话表现最多的事物,使人觉得:语言狭窄,思想宽广。语文教学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剔除冗词赘句,争取作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比如程红兵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个关键句: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其中的“不敢”、“不愿”、“不屑”是三个重点词语,程老师这样分析:对烈士被杀害这什事义愤填膺,本想披露真相,但摄于当局白色恐怖的淫威、反动派的残酷迫害,所以“不敢”;回避现实,怕招惹是非,立场情感不在革命一方,所以“不愿”:站在反动立场上,对革命者惨遭杀害熟视无睹,认为不值一顾,所以“不屑”。总之“不敢、不愿、不屑”这三个词语凝炼地概括当时的舆论背景,点明了报界对革命者遇难的三种反映,深刻地揭露了时政的暗无天日:白色恐怖的猖獗,舆论内幕的阴暗,正义的不得伸张。这样的分析点在要害处,讲在当讲时。
语言的条理性是它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前提。典范的语文教学语言无不闪烁着逻辑的思维的光辉。它眉目清晰,主次分明,起承转合,讲求章法。各层语意,或领起、并列,或递进、转折,或对比、比较,或总括收结,无不从教材内在逻辑出发,巧妙穿插,各得其所。于漪老师《孔乙己》一课有这样的开场白:“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造的短篇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已》?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会往肚里流,心里隐隐作痛。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悲剧呢?要认真咀嚼课文,深入领会。”引言共分两节。前一小节用递层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读过鲁迅书的都知道《孔乙己》这篇小说——读过《孔乙己》的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个人——连鲁迅本人也最喜欢孔乙己。这里一步紧一步,一环扣一环,一古脑儿把孔乙己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地位上来。紧跟其后,是一连串紧接发问不一而足:为什么被人喜欢(指文)?他是怎样一个形象(指人)?怎样被塑造出来(指法)?这些发人深省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挂起道道请战牌,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卷,寻觅、探求、思索……。第二小节陡上一个台阶——上升理论高度探求形象的典型意义。此处使用对比推理法:以希腊悲剧、莎翁悲剧、易卜生悲剧作第六章教学语言和语文教育为类比,再度发问,引人深思:这种以“笑”作底衬的悲剧(小说《孔乙己》中持续不断的笑声)——孔乙己的悲剧形象是怎样的不同凡响?从而把对孔乙己典型性的探讨,推到显赫的位置上来,诱发学生在不懈的追求中寻觅问题的答案。开场白凝炼精粹,掷地有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牢牢地扣住了学生的心。
三、形象,锦上添花的要素。
形象性是语文教学语言所独有的特征。语言形象具体,真如亲眼目睹,学生便不知不觉欣然接受,从而取得“瞻高而见貌,披文以入情”的言语效果。特级教师韩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这样精彩的瞬间:“我们再展开想象来诵读。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象,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情不自禁唱起来)船儿哟,你慢些走呀。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笑声)。”描之绘之,诵之歌之,声情并茂。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文章绝非无情物。语文课文中处处流露着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意,讲解分析语文课文哪能不动情?语文教学语言要求感情的含金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面对的、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感情的海洋。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时用了这样激情昂扬的导语:“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序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杜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豪迈、壮阔、激情、昂奇。这字字情,声声意,吸引着、敲击着学生的心。
四、启发,继往开来的桥梁。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得好:“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语言须做到导之以思,诱之以趣。
导之以思。“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生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每颗年轻的心灵里都储存着渴望的、好学的、求知的火药,教师要用语言的导火索去点燃它、触及它、引爆它,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不解,激起他们思想的波澜,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发现。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开端,求知的起点。生疑、质疑、解疑一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连续反复,始终围绕着:“为什么?”、“怎么样?”“干什么? ”“何以见得?”“后果如何?”等等进行。
诱之以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也认为,人对学习喜好到极点之时,就会如“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兴趣,有理趣、有情趣:语文教学语言要求既有准确练达,闪烁理趣的光泽;又要活泼机敏,流露情趣的韵味。能反映新鲜的思想,闪烁哲理的、思辩的光芒,提出深邃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本质;形象生动的描绘、新颖贴切的比喻、奇巧独到的构思、细腻柔婉的抒情,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给予学生浓炽的情趣。如鲁迅在一次讲课中谈到:“我从前也很想做皇帝,后来到北京去看到宫殿的房子都是刻板的格式,觉得无聊极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做了皇帝,口说一声,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绝声的yes,哪有什么趣味?”出其不意,妙手偶得,新颖奇特,意蕴深厚而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