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老王》说课稿范文2篇

时间: 欣欣2 语文学习方法

  《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有关老王这一课文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阅!

  《老王》说课稿范文一

  各位同行,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能和大家见面,一起交流语文教学情况。我是叶县昆阳中学的李耀伟,我今天带来的是一节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老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 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的的几篇文章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状态的文章,作者杨绛用平淡质朴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以及老王死后作者的愧怍之情,集中塑造了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老王和杨绛的精神品格。本文的人文内涵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对于逐步形成学生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影响是直接和深刻的。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的体现。

  下面是学生学情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人物关系简单,语言质朴平淡,故事情节直观,所以学生阅读后,就能很快把握课文内容,并对老王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是我觉得要真正的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题,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主旨句就更难理解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物质条件优越,思维活跃,生活阅历却很浅显,特别是对__那一段历史背景比较陌生,而且他们对于生活中像老王一样的不幸的人关注不够,甚至会忽略。所以我认为,八年级的学生更应该走进杨绛的精神世界,认识杨绛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反思自我的境界以及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去仰视老王和杨绛崇高的人格魅力,让这篇文章的人性的光华照亮自己的内心。

  2.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最终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大屏幕)下面三点:

  (1)积累掌握本文生字词,分析老王和作者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2)朗读课文,品析本文平淡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体会关注身边普通人及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愧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选择了文章的中心句来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切入点,并运用了朗读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只要学生理解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所以整节课都是围绕这句话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展开。

  三、说学法指导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做驯服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是当做课堂的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将鼓励运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求同存异,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不能单单把教材当做唯一的信息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站在新的高度去解读我们的教材,根据这个理念,我引导学生课前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然后再结合作品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学生就会得出自己的独到的体会和心得。

  3.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这样一篇较长的文章让学生一节课完成,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积极性,为此我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并且我安排了下面的预习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2-3遍。

  (2).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词。

  (3.)查找资料,了解杨绛的生平资料以及她的作品情况。

  (4),写出自己的初读感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下面我来说说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一).1.教育是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的行为,做为教师只有动情,学生才会动容,我为此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有着非凡的成就;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也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而在生活中,你是否关注过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虽然卑微,但是却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一篇文章中,一起去关注一个在生活中被遗忘的边缘人物吧!

  瑞士作家温克勒曾经这样说过:“开场白有两种作用:“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鸣,二是顾名思义,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我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入情入境,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上。

  (二)导入新课后,我首先请学生简介自己课前查到的杨绛的有关资料,同时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初步检查预习的情况。

  (三)对于一篇感情厚重的散文来说,我觉得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那么开篇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写作此文时对老王的感情?学生马上就能找到这个词语“愧怍”,由词语引出文中这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请学生读这句话,读后,请学生看这句话里的两个词语:幸运的人,不幸者,那么接着问学生,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又是谁?很显然,学生阅读全文后,很容易知道作者把自己看做幸运的人,不幸的人是老王。这是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四)下面首先我从分析老王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结合文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概括,来了解老王这个不幸而又善良的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第一个问题是:1.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他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明白,他是单干户、蹬三轮的、无依靠、有眼疾,居破屋,体现出他的不幸。而他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一个送字又体现出他的善良,这个环节的设计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还培养学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教师不能做垄断性的分析去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2.那么接下来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这些事件中,作者为什么详写病中送物?重点引导学生朗读8-16自然段,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画出文中描写老王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句子来了解人物形象,了解围绕中心来选材的特点,那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找到并分析以下语句:

  (1)老王直挺挺的镶嵌在门框里。

  (2)他面如死灰·····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3)他一手拿布,一手攥着钱,滞笨的转过身子。

  (4)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5)他只说:“我不吃”。

  (6)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对于这些形象描写的作用,学生如果感到困难,教师就要从炼词的角度,如“镶嵌”一词的妙用,或者修辞的角度,如夸张,或者从语言的描写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都形象的写出了老王极端不幸的凄惨形象,我让学生在分析的同时,找学生有感情的去品读这些句子,体会句中作者饱含的深情,这样就把学生的说和品读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很好的理解了文中关键句子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读后,我会适当的用插入语去渲染感情:同学们,往往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你,还要说;我不吃。这样的人是谁?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亲人!老王就是这样把亲人般的关怀送给了作者。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老王的善良,我会追问学生一个细节问题:可是老王为什么最后又收了钱?学生如果细读课文没有深入思考,可能会对这个突然的细节问题感到无法回答。我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这里,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比如老王收了钱,就会替杨绛先生减轻一份心理的亏欠。那么你此刻会发现,这个老王,给予作者帮助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在苦难的时刻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那么讲到这里,学生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病重送物这个情节了。它最能体现老王的极端凄苦和极端善良,他们形成鲜明的映衬,闪着人性的光辉。学生似乎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比如是不是老王的生活已经无法维持了,他想用送物的方式换来一些钱,度过自己的余生,而看到奄奄一息行将入土的老王,作者似乎更想尽一点微薄之力周济一下老王,所以钱是一定要给老王的。这是一种无言的默契和关爱。通过这个细节的讨论,告诉学生要学会细读课文,学会品析语言的意蕴。许多看似平淡叙事的散文,有很多细节之美,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发现每一细节,感受每一细节,就能感悟出文章的很多美感来。

  (五).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拥有善良品质的不只是老王,还有作者杨绛,所以解读作者,也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探究,接着我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去感知她的善良内心。

  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1.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让老王用尽生命的力量来关心回报?让学生走进课文,去细细体会。

  那么学生会很容易知道作者经常坐老王的车,给他钱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我引出来让学生思考:那就是第一段有一个“说着闲话”,第四段有一个“闲聊”,这两处看似很平淡的词语,凝聚的情感很丰富,闲话和闲聊,它寄予的情感是心灵的沟通,我们发现:作者给予老王的也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有在苦难时刻心灵和精神的安慰。

  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2.作者自称是幸运的,她真的幸运吗?她幸运到哪里?

  学生如果没有深入细读课文,深入思考,就会得出很肤浅的答案,比如作者家有冰箱,还有钱坐车,当然这些回答比较肤浅,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交流了,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拿出课前各自查到的有关作者一家人在__中遭受不幸的资料来一起分享,来探讨,我也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在这个地方,我稍作点拨,用了这样一段插入语“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被当做牛鬼蛇神的杨绛夫妇,连自己的亲人都远远的躲开了他们,她是幸运的吗?而老王为什么不躲,这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善良,是最让人敬重的善良,而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作者其实是更不幸的,那么她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呢?当我们从查找的资料中读懂了杨绛的苦难时或许就知道了:老王只能蹬三轮为生,而作者有工作;老王住着破屋,杨绛还有真正的家;老王是独身,作者还有丈夫有女儿有着温馨的家。这就是杨绛对待生活的豁达乐观的态度,从这里,我们其实更看到了弱者对弱者的善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尊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讨论发言,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甚至会有学生说出来“老王不幸病死了,杨绛侥幸活下来”的偏激论断,老师要学会包容这样的发言,合理引导。

  3.这个时候,我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愧怍“这个词语,既然都是不幸的人,杨绛一家对老王也不错,那么愧怍从何而来?学生肯定会理解为老王送东西时,作者没有让他进去坐坐,那么我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同时,引导学生读17-22自然段,再次走进文本进行思考,进行深层次探究,学生就会明白,老王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最想得到的其实是亲人般的关怀,他最感到亲近的杨绛一家人或许能给予他这种情感,而作者认为她给予老王的仅仅是同情,是可以用金钱对等交换的一种回报,而且她得到老王去世的消息还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冷冰冰的三个字:早埋了,所以作者至今很愧怍。一个“愧怍”闪耀着作者善良的人性光芒,这种善良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敬佩,而面对那个时代被人遗忘的不幸者,作者却至今感到无法释怀,把它写出来,让我们去读去看,她是希望大家对社会底层的弱者充满关注,充满同情,要奉献一份爱心,创造一份温暖和谐。

  (六).所以在这节课的尾声,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迁移,首先出示一组图片·······看完后,让学生写一段话描绘其中的感受最深一幅图片,并且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然后让学生阅读交流。我引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女士的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四.最后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老王

  物质 精神

  善良

  人性的美

  作者

  板书设计明确了本文人物形象及其品质,简单明了,突出了重点,清晰而直观。

  最后我想说,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我今天的预设,其实很多教学情境是不能预设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很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的追问,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学生同行,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的无污染的语文课堂,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