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从“小”开始
语文是是关于语言理解和应用的课,生活中的听、写、读、说处处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字、词、句构成文章,文章是语文的基础,要学好语文就是要从一个个的“小”开始。下面为大家介绍三点学习语文的“小”。
一、积少成多积小成大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内容,小到一个字,都要明白其含义,切不可读完就过了,云里雾里不知其含义。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学生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就会写成“被”,要让学生有“小”的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要养成翻阅各门各类的书的习惯,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课外阅读,应该多读书,多做题。多读书,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琐碎的时间,或是每天安排一点时间,用来看一些好书、一些好的文章,比如《意林》、《读者》里的文章都不错,既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又可以放松身心,提高我们的精神层面,而且,时间久了,我们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有提高。读一点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多做题,课下,可以多做一些课外阅读,久而久之,碰到的题型多了,题做得多了,脑海里就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套路,遇到大多数的题就不会再显得手足无措了。
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课堂。在老师讲课前读三到五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好预习,将新课要学的字、词通过查字典,问家长、老师等方法学会弄懂,以便于课堂知识的吸收。在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梳理并理解课文的内容。下课之后将新课的内容整理、总结,写出文章大意,做好笔记,课后,老师留的报纸、练习册应该认真、独立地完成,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平时积累的同时也要注意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每天督促自己写一篇文章,通过实际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