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初中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与世界观等还不够成熟,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成为教师难以解决的课题。以下是小编要与你分享的初中散文教学案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互动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运用哪种教辅手段,其目的都是要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导课激趣

  精彩的课堂可当作一篇优美的文章,巧妙的开头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而精美的课堂导语即能够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资深的语文教师都会在每堂课的引导性语言上作文章。语文教师要用有效的导语来打开学生学习的心门,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奏出和谐的乐曲。文以情生,学生的学习在特定的,轻松的,愉悦的情境当中能获得最佳效果,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达到最高峰。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解读作品。譬如在教学冰心的《观舞记》,导课时播放一段印度舞蹈创设教学情境就很有必要。学生们在欣赏神采飞扬的印度舞姿后,情绪必然高涨,能很快入境。

  2、定期进行交流、评比

  有交流、有评比才有成长,才能进步。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观舞记》设置“美的发现”板块,进行“美”的交流,“发现”的评比,知识得到了巩固

  3、探究激趣

  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紧张,活跃的状态,使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有所创新。要让他们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充分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开启关闭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文本的解读

  1、重视诵读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不到位)、标签化(解读错误),其根源在于老师和学生都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缺乏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2、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学生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才会去努力解读。一般的,我们对一篇现代散文的解读,会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和方法目标三个方面制定阅读任务。

  3、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摘录阅读笔记、记录阅读收获的习惯。例如《观舞记》的语言非常优美,可让同学们摘抄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4、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提高解读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

  解读现代散文,把握文章主旨,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如何找到那句话呢?要教会学生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或点明主旨或揭示内容或提供线索;二是从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三是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四是留心关键语句;四是留心过渡句;五要学会分析文章的背景。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解读文章的关键是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思路的理清关键要抓住文章的行文顺序、线索、显示行文思路的标志性词语等,将各部分的内容分别归纳再加以整合。

  (3)、理清文章写法,分析表达效果

  散文门类繁多,而体态风韵又各呈其秀,几乎每篇散文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让学生掌握必要地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设置悬念、抑扬结合等,这样学生再解读文章时,才能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归纳整合。

  (4)、学会揣摩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表现文章主题、组成文章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关键语句除了前面讲的能揭示主旨的句子外,还包括:警策句、运用修辞句、深层含义句、生动描写句等。这些关键语句,学生要能找到并学会利用一定的技巧理解、说明其作用。像《观舞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语言的揣摩就是重中之重。

  三、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做到把读写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的散文不乏其例。教学这类散文,通过阐明“借物”与“喻人”的关系问题,可概括出下面几条重要的写作规律:⑴借物喻人,取材广泛。(如可借蜡烛、砖、瓦等喻人写成赞歌。)⑵取其神似,喻之适宜。(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蜜蜂与农民的共同点就是辛勤劳动,无私奉献。)⑶写物在前,喻人在后。⑷为了喻人,详于写物。⑸由物及人,过渡自然。(有过渡段或过渡句。)学生把握了这些规律,习作时就会大为开窍。

  四、贯彻“大语文教育思想”

  结合散文教育的特点,散文教育也应当建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念。散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那点作品、课堂教学那点时间,要延伸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并且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得出自己的看法及感受。这就是散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结合“大语文教育“思想,搞好课外阅读,广蓄知识,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思维活动要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散文文基础知识,但仅把知识涵盖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散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如:开辟活动课,举行各种辩论会、演讲会,自办校园文学刊物、手抄报,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受。这对于提高活动过程中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当然提高散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恰当运用测评手段,量化测评后进行量化分析,适时运用多媒体,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映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个人的文学阅读感受和经验;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等也是提高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2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