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篇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所以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两点收获:
(1)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效果好。学生学习汉字这种抽象的符号时,如果单一地教识字,会感到枯燥。如果把识字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游戏能给学生快乐,在游戏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生的情绪是放松,在轻松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出现汉字,学生不会有负担,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游戏中会产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争冠军的游戏:每一组选几名学生当猜字的选手,大家当裁判。老师指一字,哪名选手第一个读出,该组得一分。学生都屏住气,精神集中地注视着生字卡片,大家为选手担心、焦急……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认读效果,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学得也很投入。
(2)在教学中,注重听的习惯的培养。“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正是应该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间。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及时鼓励。从听入手,这对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对入学儿童早期思维的开发也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就是一年级课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二《田野里,丰收忙》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识字教学。这课的识字教学是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这一课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一、平静的心态
这节课是我来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从开始准备课,说实话自己的心理挺复杂的,后来还出现了点小插曲:讲课的头两天,我准备的课不对,还得重准备一节,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到今天这节课已经完成了。我明白一件事,从准备到上课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上课前我还很紧张,但在我走进教室之前,我对着教室外的前自言自语:张微,你能行。我反复的做着心理暗示。以至与这节课我没有感觉到紧张。这是我这节课认为最令我满意的地方。
二、调控“生成”
这种课堂的“生成”想象,它相对于“预设”或“教案”而言,课堂上生的行为是我无法预料的,尤其对于你从来没有深入的和他们接触的情况。在我教学这一课时,当我问到“同学们当农民伯伯看到这一片丰收的情景时,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农民伯伯的心情是凉爽爽的”。当时我心理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呀,我立刻上她作出凉爽爽的表情,孩子满脸笑容,我立即引导老师从你的脸上感觉到美滋滋的,你说可以么?孩子有些疑惑的做下了,如果我把引导的形式变动一下,也许她是从天气凉爽来的,我应先给以鼓励,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这节课发生了很多意外事故,如多媒体上的小狮子,课件不能运行。这就对我们年青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特征,掌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提高预设水平。课堂中只有把 “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课堂评价
正面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不仅能够鞭策、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她也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才能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种外部动机而加以忽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这种“奖励”作为刺激学生学习和提高质量的唯一手段而不看时机、不顾条件地去滥用它,否则,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为评价而学的不正常现象。
教学这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小红旗,前半节课由于讲课的原因我已经放了有奖励的事情,当无意看到时我很机械的找了个机会,把红旗发放到同学手里,当课上完之后我感觉这钟没有指向性不强的评价毫无意义。所以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契机。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练习进行及时的评价。
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三本课是引导学生学习健康快乐的生活,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课教学中,为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什么是快乐、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成长有益,我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感悟快乐生活的好处,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一些调整情绪,快乐生活的方法。
体验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它既体现了教和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和学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变化。体验学习不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从知识到知识的死板学习,而是注重学生体验的学习,关注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与领悟的获得,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体验学习的方式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和学,更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在体验学习方面突出三个特点:
其一,创设得当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行体验。
体验性的教和学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定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并从中获得相应的认知与情感。学生能否获得体验,关键在于教学是否情境化、活动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利于学生的体验。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体验性活动,如:学生分组进行有趣游戏的活动;踩爆气球的游戏;看笑话、共同歌舞等等。在学生进行分组游戏的活动中,我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细节,即除一组以外,我为其他各组学生提供了有趣的玩具。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快乐,也感受到了不快乐。
这些体验活动的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活动实际、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施教过程中,我将教育和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一是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本课体验快乐的一系列的活动中,自然地进行体验,进入情境化的学习。二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处于生活之中,是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搁置在预设的教学活动环境之中被动地参与和体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快乐的体验是自然的、真实的、具有一定深度的。
其二,注重体验中的价值导向,使学生获得有效的体验。
体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和领悟。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体验,一些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体验到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并且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层次的,而那些感悟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体验。因此,教师在体验活动中必须加强引导,使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十分注重体验中的价值导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分组游戏活动中各种不同情况或现象、交流自己在活动中感受与想法。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广泛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强化什么是快乐以及快乐生活好处多的感受,并引发学生思考怎样使不快乐变快乐。进而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认识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领悟快乐生活的意义,懂得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调整情绪,使不快乐变快乐,并相互启发学习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
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盲目的参与,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活动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感受和感悟,使本节课的体验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其三,注重在体验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认识的自主建构。
体验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 因此体验是自我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就是帮助学生不断生成和发展其主体性,为建构新的认识奠定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我有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积极进行体验,使学生在自己亲历的活动中生动地感受到“快乐”,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领悟到快乐的好处。这个过程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不断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延伸体验,不断获得深入的感受和领悟,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不断的发展。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果能够根据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与不快乐的亲身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感悟长期快乐与不快乐生活对一个人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帮助学生完善和提升认识,激发学生产生愿意并自觉调整情绪,快乐生活的欲望和行为动机,这样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