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范文3篇
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承 小 启 中 ,教学应当借助小学基础的同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差异,从三方面展开:速度、深度、向度,促进初一新班较快走进 量度 效度 准度 的 三度 空间,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快车道。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范文一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
2. 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具体说明
1.认字
数量424个,学习30个常用偏旁。在第一单元的“金钥匙”中提示学生开始将学到的常用偏旁列表归类,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积累表意的偏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大概表示的意思,逐渐掌握汉字的规律,最后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构成汉字合体字的部件都叫“偏旁”。由于还没有学习查字典,第二册把所学的部首统称为偏旁, 提出学习30个常用偏旁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感悟汉字的特点,领会汉字的造字规律,实现量变(已认字几百个)到质变的飞跃,为形成独立识字(包括读写合流)能力做准备。
2、写字230个。 我们指的会写230个字,大体上是指能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结构书写。兼顾使用和写好。怎样兼顾使用和写好?一是加强造句、组词等书写练习,二是通过描红无意接受(儿童学习不是先学规则,而是模仿和实践)。三册重点指导怎样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至于如何写对,不出错别字,三年级再作重点指导。
3、拼音部分
二册中的有关拼音的学习是遵循由易到难,对于拼音的学习目标,定位在抄写字母和音节,大体能为生字标音。
我们把拼音当成识字工具来教学。老师不必苛求学生给生字标音时十分规范,若错一点,例如声调位置等,可以寻找机会指导学生发现标调的规则。
4、写话
《课标》:“对写话有兴趣……”研究认为,儿童写、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甚至早于阅读,如果教学使学生感到写很难,丧失了兴趣,教学就是失败的。
为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教材从多方面创设情境,引个头,扶一把,比如续编谜语,用自己的想象替换课文部分句段,仿写课文某一段,续写故事,等等。两年的实践证明,学生非常愿意做,做得也非常好。(例:编谜语 谁来了)老师们还可以再想一些办法。原则是,不要因为有不会写的字而压制学生表达的愿望。激发和保护学习的积极性总是第一位的。
要鼓励学生们自己学写字,把学写字与表达结合起来。以往写字就是写字,非常单纯。学习与使用脱节,学生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高效果。一旦发现学生有主动学写字的行为,哪怕是个别的,就要大力表扬推广,使大家都来这样做。
5、口语交际
二册口语交际安排的主要内容:
讨论:P39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P75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怎样表示你的关心?P80一分钟能做什么?P92我们长大了。
情景交际:P4过年过节,亲友们来家里做客,你怎么做小主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P57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乘坐公共汽车。
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训练)――课文
P2《看花灯》文中写了什么样的花灯?你想做什么样的花灯?P9《水乡歌》水乡什么多?你的家乡什么多?P15《春天的手》春天到了,你身边发生了什么事?P57收集车票或有关车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P58《鱼铃铛》你觉得春雨像什么?雨还在招呼谁?P65你数过星星吗?你认识什么星?P69观察星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P95《大家都快乐》你有什么新玩法吗?
讲故事:P26扮演老树讲故事。(分角色语言文字的运用)P39听《大皮鞋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P44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P51听《我,我,我,我知道》,判断哪种说法是这次赛跑的规则。P75表演《池塘边的叫声》。P98听故事《好吃的帽子》,说一说小松树的帽子没了,为什么还特别快乐?P100看图讲故事。
写话:P52观察图画,写一写。
(1)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课堂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
教材上安排了一些“听故事,讲故事”、“ 听童话,演童话”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愿望。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看法,培养创新精神。
在训练中,对那些大胆说话的学生要提高要求,使其“锦上添花”;对那些胆小怕说的学生要“雪中送炭”,多加鼓励和引导,给予难度适当的训练内容,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
(2)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应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3)注重交际情境的精心创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若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往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6、金钥匙系列
本册金钥匙侧重阅读能力、认字方法、自检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把金钥匙的提示当作知识点讲,并要求学生记住,而应当注重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金钥匙讲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范文二
(一)第一册教材总体介绍
本册教材按照主题单元的体例编写。主题单元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具体的情境。所谓“主题”,并非中心思想,而是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境。所谓“单元”,不是按照知识点、能力点组合而成的,而是围绕主题创设的一个学习周期;主题单元中的“语文天地”,不是课后复习,也不是回家的作业,更不是考试题(比考试题难度大)。而是提供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共设16个单元。其中入学教育没有进入目录中单元的排序;在排序的16个单元中,第1单元、第7单元没有课文(不要把生字表或导语作为课文),其余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第8至第12单元进行拼音教学,并与识字写字、阅读等语文学习相结合;第7单元是开放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学习语文。
主体课文共25篇,大多是琅琅上口的韵文。题目下画横线的篇目要求背诵(包括“语文天地”中的古诗);从第13单元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散文。“语文天地”有诗歌、歌谣、童话、知识短文、谜语、古诗等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自读和学习拼音,古诗要求背诵。
“语文天地”的内容不但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还有观察、想象、口语交际、表演、查资料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内容,把主体课文的学习和“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增进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老师在备课时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或顺序进行调整,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应融和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教学,而不能当成知识点简单地要求学生记忆。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一、明确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醒教师本册教材教学时应重点注意)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应做到先读对,再读好。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听读、指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强调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二、努力构建有效阅读课堂教学
1、在读中丰富语感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在低年级“阅读”目标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一定的情感是学习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在朗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上,要有足够的时量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多,学习一篇课文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2)在形式上,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或同桌互读,或小组分角色读,或表演读等。
(3)在要求上,要注意循序渐进。先要求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尤其要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音节;然后要求读通顺,读出自然的节奏和语气,力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一字一顿地读;最后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通、读顺、读熟比较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唱读的现象是普遍的,怎样克服呢?可以通过领读、接读、拍手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他读得好吗?你读得怎么样?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品读阶段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式是领读。领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接读时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经过这样多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在指导时,要求要明确,要针对学生朗读中的具体问题,要依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朗读效果。朗读方式有:个别读、分组读、比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对读、领读等,其中比赛读、表演读、比动作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耐心地指导、示范。教师范读时要求吐字清晰、读准字音、停顿适当、情感丰富,体现示范性,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教师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反复诵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图使学生多读乐读,读出趣,读出味,读出情,读出韵。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在整体感知中培养悟性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必须注意在整体感知中初步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悟性。
(1)在整体感知中随文识字。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时,宜先从读文入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认读生字。这样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语音信息,在感知文意中悟读部分生字,并能主动借助拼音较快地读通课文。按照“读文→读词→读字→再读词→再读文”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词识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提高识字效率。
(2)在整体感知中训练词句。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句训练,应着重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抓住重点,相机进行词句训练,
使得语言训练显得自然得体,又有针对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在整体感知中模仿创造。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句式简洁、内容浅显、读来琅琅上口的课文,在整体感知、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如在教学《家》《太阳》《早操》《我长大了一岁》等课时,可让学生把从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仿照课文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引导模仿创造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悟性和灵性。
3、在情景体验中体会情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及其思维的形象性特点,决定了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文本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
(1)演一演。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进入故事情景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乌鸦喝水》、《小母鸡种稻子》等课。
(2)比一比。对于童谣、儿歌、古诗的诵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一边读,一边比动作,能使学生在富有节律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如《数字歌》、《早操》等课。
(3)画一画。即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动手画一画,让课文描述的景象“跃然纸上”。如古诗《画》一课。
此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努力实现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经常运用音像、图片、实物等课程资源创设直观的学习情景。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把课文内容情景化、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情与趣。
4、在对话互动中发展个性
“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课标在“总目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要求。对此,课标“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的“阅读”部分也相应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具体要求。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初步要求。要落实好这一项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在对话互动中努力促进学生个性的生成。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民主对话的基础和个性发展的土壤。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学生之间彼此的欣赏和鼓励,以及对别人失误的宽容都是营造宽松和谐氛围的必要因素。
(2)引导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发言时容易顺着别人的思路讲。因此,在对话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能表达出自己见解的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人云亦云”的要适当的点拨和疏导。
(3)尊重独特的体验。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甚至“有悖常理”时,教师切不可轻易地作出否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4)正确处理“价值取向”和“尊重多元”的关系。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必须进行适当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5、在课外阅读中拓展视野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口语交际、习作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课外阅读不能一时在课堂上显现效果,却会使学生终身受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老师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方面,课标在第一学段中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应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书本世界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拓展知识的视野。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延伸性阅读。即依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如,教学《海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海的资料,阅读有关大海的故事、文章等,增加对大海的了解。
(2)专题性阅读。即根据某一主题活动的需要,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如,组织开展“庆教师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赞美教师的诗歌、散文等,并根据这些内容排练活动节目,开展主题班会。
(3)兴趣性阅读。读读背背,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孩子乐读好背,是低年段阅读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兴趣性阅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或浅显的科普读物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师要落实好低年段课外阅读量的问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4)课外阅读策略
建立班级图书角——阅读计划的第一步
坚持每天都给孩子们读读书柜里的书——阅读计划的第二步
自己读故事,比赛讲故事——阅读计划的第三步
建立家校阅读联系单——阅读计划的第四步(教师要想办法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征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想办法将此事落实)
开展阅读交流课——阅读计划的第五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朗诵比赛、读书交流、知识竞赛等,通过评选班级阅读大王、故事大王、阅读小能手、进步奖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努力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养成每天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切忌讲得太多。朗读不是靠机械训练,而是要靠语感的培养和用心去感悟。
3、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切忌用“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4、知识性内容的讲解务必言简意赅,重在渗透。
5、重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
6、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每天阅读的习惯、读书动脑又动笔的习惯、及时查工具书的习惯、积累词句的习惯等。
(三)关于口语交际
一、明确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二、创新教学策略:
1、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说”。
2、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乐说”。
3、加强师生评价,使学生“想说”。
4、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5、扩展交际活动,使学生“说好”。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口语交际应与学生实际生活、语文学习紧密结合。本教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只要是上语文课,进行语文活动,就在做口语交际,在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练习口语交际。“交际”的对象,从同学、老师、家长,逐步扩大到邻居、领导、陌生人,培养孩子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
2、一年级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生说话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声音响亮、把话讲完整。学生说话的最低标准是能说得清楚,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话语简单或啰唆,只要把话讲完整即可。
(四)关于综合活动
本套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素养是整体形成和提高的”这一特点。
1、全套教材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整体,要把每个主题单元当作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要把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的内容割裂开来,不要以主体课文为核心使语文天地的内容处于从属地位,不要简单地使每个主题单元为“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等课型。
2、课堂教学。主体课文的学习、语文天地的每一项活动,其实都是综合活动,都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①综合设计每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从儿童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出发做统一的安排。②活动应当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③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形成综合活动中分工合作的活泼局面。
3、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①只“放”不“收”,或收不回来。②追求花样翻新,形式化。不要过分强调电脑、多媒体的作用。电脑、多媒体使用恰如其分,有利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但用得太滥,会冲淡对语言文字的学习。③把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活动割裂开来,或单纯地学习知识、训练能力,或单纯地搞活动。
有的活动综合性特别强,甚至外延到课外,延伸到其他课程,需要与相关科目的教师以及家长配合。
4、综合活动的评价。因为是新的学习内容,允许有个摸索和完善的过程,评价注重参与的程度。领导评价教师,首先要看教师重视的程度,是否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组织、参与综合活动;教师评价学生也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可以设三星级——参与了,一个星;积极参与,两个星;能主动、积极、有创造地参与,三个星。态度差的,即使能力较强也暂不做评价。不必设立具体的、统一的“目标”。
(五)“金钥匙”系列
“金钥匙”系列栏目是我们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先要向学生说明“金钥匙”图标的意思——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金钥匙”可以解决我们学习中的困难。掌握了很多“金钥匙”,就可以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2)“金钥匙”虽然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但是不要最后才来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其穿插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3)“金钥匙”是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引导,不是知识点,应当重在运用,养成自己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教师应在教学中反复训练,使学生达到螺旋上升的目的。
自检:自审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适。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状态,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需要补。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
一年级上册“金钥匙”指导内容列表
单元 识字、写字 阅读 自我评价
1、字与画 我们可以看图识字
2、学写字 写字的姿势
3、数字 学习指读
4、家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5、太阳和月亮 写字的好习惯(用具整齐、姿势正确、按笔顺写)
6、大海 学习随文听读识字的方法
7、外面的世界 经常回头看、自己检查的习惯
12字与拼音(五) 学习看拼音识字的方法
13、手和脑 知道课文是分段的
15、冬天 写字要先观察,再完整地写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范文三
《小母鸡种稻子》教材分析
这篇《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课文内容浅显,容易理解。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讲小母鸡想种稻子,问小鸭是否愿意一起种。小鸭觉得辛苦,又怕弯腰,不同意。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禾苗长高了,小母鸡问小猫是否愿意和她一起锄草。小猫怕手起泡,小母鸡只好自己锄草。第三自然段讲稻子熟了,小母鸡问小猪是否愿意一起收稻子,小猪怕弄得满身土。小母鸡只好自己收稻子。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他们不好意思,说明年要和小母鸡一起种稻子。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起因是小母鸡想种稻子,经过是小母鸡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她一起劳动,可他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锄草、收割,结尾是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而种稻子、锄草、收割、打成米正是又香又甜的白米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白米饭是通过辛辛苦苦的劳动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