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散文6篇
高考必看散文一
黄叶小谈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雪密布,冻云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表的人,总会感觉得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
一月来,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来所不曾经验过的。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住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惟有过来人能够领悟。否则尽管说得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于十一,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声呢?带住!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来抒写这篇小文。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各饶着不同的情调。如容我做点譬喻,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古人句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证明。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或零落衰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情了。
我自己不知甚么缘故,对于渔洋老人的诗会有如此嗜好的怪癖。如果在中国过去诗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师,那么,他老,当是首先屈指的一个。他流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首不是我所爱读的。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红叶、黄叶等名词,如:“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溪曲逐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路入江州爱晚晴,青山红树眼中明;”(先生《蜀道驿程记》云:第七日抵晡江津县,距县二里许,小山多桐子树,叶如渥丹,与夕霞相映)“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数听清罄不知处,山鸟晚啼黄叶中。”诸如此类,都是很佳丽的语句,和东坡的“扇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同为诗中的画。先生尝呼崔不雕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关于他的佳句,便是:“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可见他老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来了。当我初进中学校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竟大大地谬加赏赞。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画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霜重溪桥落晚枫,寒烟消尽露晴空。野人领得秋风味,家在青山黄叶中。
他和诗,以崔不雕相拟,至谓“比似桐花论衣钵,座中惟有阿龙超”,则更以渔洋的赏识江东阿龙乐府者自况,令我真感愧无地了!“风流我愧秦淮海,竟于苏门夺席来”,这是我当日报呈他老夫子的诗之末韵。一别将十年,他黄叶飘零也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我呢,一事没有成就,只剩着这样一副残病的身躯和凄惶的心情,在这世上东飘西泊地过活,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唉!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当我离开故乡来广州时留别他的诗。一度追吟着,便一度感伤到绝地了!
上面一大段的话,似乎有些过于跑野马,紧回到我的黄叶吧。
回想数年前,我因为乱事,合家人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于足下。冷风吹过,沙沙地作晌。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的宁谧而清旷,偶而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末易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以尽了!哦!时间的黑潮啊!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会这样的动起感情来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来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高考必看散文二
他乡的天空
村口往东南,是一条暗灰的沙砾路。路的右侧,呈斜面坐落三幢农舍。第一幢,树篱紧贴道边,蓝砖蓝瓦,色调爽朗而澄静。楼作两层,屋顶向上攒聚成复瓣,若从高空俯视,俨然一朵含苞欲放的蓝玫瑰。透过树篱的缝隙,瞥见院里有柔碧的草坪,有娇媚的盆花,有帆布躺椅,还有一只系着铁链的狗,隔着篱笆向窥视者发出狺狺的短吠。闻声,主人从躺椅抬起头,冲我送来一抹抱歉的微笑。那一刻,我瞅见他左手捧着一册书,右手擎着一朵花,书已半展,想必耽读有时,花犹带露,显系摘下不久。此情此状,若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顿时想起近年的一句流行词:“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这词是从荷尔德林的诗中摘出来的,荷诗原题《在柔媚的湛蓝中》,国内至少有三种汉译,我曾比较的,也就这一句,分别是:一、“功德圆满,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二、“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三、“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瞧,三种译介,关于主体部分的表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惊人一致,差别仅仅体现在缀前四字的推敲,是译者的偶然巧合?不,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二幢,略为偏后,黄墙红瓦,楼依然作两层,带阁,造型有点像反置的L。也有篱笆,不,栅栏,木质,高逾一丈。这是对生存空间的保护,是个人尊严、生命尊严的外化。栅栏爬满南瓜藤,随处悬垂着乍金犹黄的果实。无疑,这瓜是没人偷的,或不怕偷的。院内无人,凉亭支着一副画架,画布上是一幅未完成品,油彩斑斓,似火树银花,又似落英缤纷。猜想主人是一位艺术家,至少是位乡村艺术家,昨夜与朋友高歌狂饮,纵论创造与美学,今朝霞染轩窗,犹自梦迷黄粱。多想他这时——恰恰是这时——“吱呀”一声推门出来,于是主客双方同时用异质的语言招呼“早上好”。哦,在这样的时空,这样的萍水相逢,套用康德的话,连“早上好”一词,也会升华为某种形而上的命题。
才要迈步,身后“咕咚”一响,回头,一个又大又圆的南瓜,自栅栏的高处坠落,砸在草坡上,然后,通灵一般,直滚到我的脚边。啊,是感激我目光的抚爱吗?是唤醒我乡居的甘美吗?还是代表宿酲未解的主人殷勤送行?
我把它捧起,掂了掂,好重的分量——果实成熟,是该向大地谢恩的时候了。在朝阳一面的瓜棱,留有一处叶形的光斑,不,是太阳的热吻;我也学阳光之多情,搂着它亲了又亲,火辣辣地。末了,仍把它搬回栅栏,搁在一蓬雏菊旁,等待它主人大呼大叫的发现。
第三幢,又稍稍错后,平房,粉墙青瓦,没有篱笆,也没有栅栏,仅有一丛芭蕉掩映,蕉分窗而荫绿,花覆圃而流丹,撇去屋顶双天窗、双排气孔的造型,就情调而言,宛然故国江南的遗梦。宅之右角有一树老榆,粗可十围,铁干铜枝,碧叶虬结,繁荫匝地。榆下有一亩方塘,水清见底,水面嬉戏着三四只野鸭。屋主或许是华侨,我想。也不排除是受过东方文化洗礼的德国佬,我又想。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二楼主厅,不就名为“北京”,厅中陈列着中式的家具、壁挂、风琴?焉知眼前这扇饰以铜环的红漆大门启处,不会走出一位当代西方的陶渊明?
路的左侧为原野,一马平川,一望无际,乍一看,和故国没有什么两样。区别,或者说差异,当然有,主要体现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比方说,同样是麦子、向日葵、葡萄、蔬菜、花卉、牧草,这里一畦一畦,穿插生长,所以一眼望去,从金黄到翠绿,从姹紫嫣红到鲜青嫩碧,纵横有序,赏心悦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刈后的牧草,不是东一堆西一垛地随便乱码,而是用机器捆扎成一个又一个的圆柱体,排兵布阵般撒放在大野,如此一来,那失魂丧魄的枯草,仿佛又集体还阳,焕发出雄赳赳气昂昂的神威。
视野的尽头,为绿树遮掩的地平线,居中,电视塔一般,耸起一座教堂的钟楼。荷尔德林的诗是怎么说的?“在柔媚的湛蓝中/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迥,蔚蓝萦怀。”由于距离过远,燕儿飞翔我无法看清,遑论呢喃,眩目只有蔚蓝、蔚蓝、蔚蓝,纤尘不染的蔚蓝,一碧如洗的蔚蓝,吸一口气令人清爽百倍精神百倍的蔚蓝;蔚蓝的晴空映天使笑靥如花,笑语如铃,是轻盈可在针尖上蹁跹的那一族。
高考必看散文三
早安,德意志的乡村村口往东南,是一条暗灰的沙砾路。路的右侧,呈斜面坐落三幢农舍。第一幢,树篱紧贴道边,蓝砖蓝瓦,色调爽朗而澄静。透过树篱的缝隙,瞥见院里有柔碧的草坪,有娇媚的盆花,有帆布躺椅,还有一只系着铁链的狗,隔着篱笆向窥视者发出狺狺的短吠。闻声,主人从躺椅上抬起头,冲我送来一抹抱歉的微笑。那一刻,我瞅见他左手捧着一册书,右手擎着一朵花,书已半展,想必耽读有时,花犹带露,显系摘下不久。此情此状,若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顿时想起近年的一句流行词:“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词是从荷尔德林的诗《在柔媚的湛蓝中》中摘出来的。
第二幢,略为偏后,黄墙红瓦,楼依然作两层,带阁。也有篱笆,不,栅栏,木质。栅栏爬满南瓜藤,随处悬垂着乍金犹黄的果实。无疑,这瓜是没人偷的,或不怕偷的。院内无人,凉亭支着一副画架,画布上是一幅未完成品,油彩斑斓,似火树银花,又似落英缤纷。猜想主人是一位艺术家,至少是位乡村艺术家。恰恰是这时———“吱呀”一声推门出来,于是主客双方同时用异质的语言招呼“早上好”。哦,在这样的时空,这样的萍水相逢,套用康德的话,连“早上好”一词,也会升华为某种形而上的命题。
第三幢,又稍稍错后,平房,粉墙青瓦,没有篱笆,也没有栅栏,仅有一丛芭蕉掩映,蕉分窗而荫绿,花覆圃而流丹,撇去屋顶双天窗、双排气孔的造型,就情调而言,宛然故国江南的遗梦。宅之右角有一树老榆,粗可十围,铁干铜枝,碧叶虬结,繁阴匝地。榆下有一亩方塘,水清见底,水面嬉戏着三四只野鸭。屋主或许是华侨,我想。也不排除是受过东方文化洗礼的德国佬,我又想。
路的左侧为原野,一马平川,一望无际,乍一看,和故国没有什么两样。区别,或者说差异,主要体现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比方说,同样是麦子、向日葵、葡萄、蔬菜、花卉、牧草,这里一畦一畦,穿插生长,所以一眼望去,从金黄到翠绿,从姹紫嫣红到鲜青嫩碧,纵横有序,赏心悦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刈后的牧草,不是东一堆西一垛地随便乱码,而是用机器捆扎成一个又一个的圆柱体,排兵布阵般撒放在大野,如此一来,那失魂丧魄的枯草,仿佛又集体还阳,焕发出雄赳赳气昂昂的神威。
视野的尽头,为绿树遮掩的地平线,居中,电视塔一般,耸起一座教堂的钟楼。荷尔德林的诗是怎么说的?“在柔媚的湛蓝中/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回,蔚蓝萦怀。”
沿村道继续前行,右侧,百步外,出现了第四幢农舍,它完全隐蔽在一片蓊郁的橡树林中。客观地讲,不是农舍,只是一座休闲的小木屋。瞬间,电光石火一闪,另一座小木屋———海德格尔的小木屋———飞速掠过脑际,当然它不在这里,在白云之乡也是绿树之乡的托特瑙堡山。海氏在那里构建了一座小木屋以躲避干扰。海氏是二十世纪的哲人,他从“技术”的飞扬跋扈中感悟到人类被连根拔起,形若飘蓬的沦丧。他说:“如果有一天,技术和经济开发征服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角落;如果任何一个事件在任何时间内都会迅疾为世人所知;如果人们能够同时‘体验’一个君主在法国被刺杀和东京交响音乐会的情景;如果作为历史的时间已经从所有民族的所有在那里消失,如果时间仅仅意味着速度、瞬间和同时性;如果成千上万人的群众集会成为一种盛典,那么,在所有这些喧嚣之上,问题依旧会像鬼魅一般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们:为了什么?走向哪里?还要干什么?”
海氏的这番论断,思考、形成于七十年前,如果改在今天,面对沸反盈天、沧海倒灌的物欲,和愈益荒漠化、樊笼化的心田,必定有更加精辟,也更加振聋发聩的提炼。简而言之,技术犹如八爪章鱼一般牢牢纠缠、控制着现代人,生命亦已千枷万锁、千疮百孔,大自然亦已不自然。
告别小木屋,绕过那片橡树林,前方突现一带林海,长逾数公里,深不可测,如一幅黑幕,横亘在天际。是所谓德意志的“黑森林”吧。更愕然的,是林海的背后,层叠横卧着一列山峦。喔,先前是被视觉欺骗了,以为这儿一马平川,谁知拐过一个弯,劈面就见磊磊与峨峨。按其方位,我断定,它就是神话般的阿尔卑斯山。
高考必看散文四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结识了帕斯卡尔。
在我的案头,便放着一本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刘烨编译,帕斯卡尔原著的《帕斯卡尔思想录》。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一句话,“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对于一个求知欲极强的青年来说,自然会被这句话所打动,让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思想界的先知。
从书扉页中我们可以看到,帕斯卡尔并非仅仅是一名思想家,他同时在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在今天,用21世纪的人的眼光看,帕斯卡尔绝对是个“人才”。而我却不愿意将其与“人才”划为同一等号。“人才”一词在帕斯卡尔身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帕斯卡尔更像是一位天父,先知。在阅读完帕斯卡尔的全部文章后,我的这种印象更加地深刻。
帕斯卡尔是伟大的人物,他的伟大源自于他的思想。也许很多人都会思考,而帕斯卡尔的这种思考是可怕的,因为他洞察了人类的一切行径。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真理,让我可以在夜里坐在灯下动笔写这篇文字。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确实很脆弱,人类的祖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够存活下来,完全是依靠他们的思想,思想生出了智慧。可是在现今,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帕斯卡尔同样给我们答案,“(人们)在跳舞、吹笛、唱歌、做诗、铃响了就赛跑,还有打斗,让自己当国王,根本不想想当国王是怎么一回事,当普通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帕斯卡尔生活在17世纪,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出人类是不甘于寂寞的,人正因此而失去了思想,成为了世俗之物。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人们依然如此。人类具有思想性的这一特征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庸俗的娱乐与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功名。现代人有这样一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说明人与动物之间已经没有本质的差别了,为了一切利益,人类不惜自相摧残。人们越来越像根芦苇,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武器”了,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思想。
帕斯卡尔比现在的我们早来到这个世界380多年,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落伍者。他的哲学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帕斯卡尔思想录》与《蒙田随笔集》、《培根论人生》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如果你阅读过《帕斯卡尔思想录》,就会明白维克多·吉罗为什么要说“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
再好的介绍与书评,都不如读者亲自去看看,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书店或者是图书馆看看《帕斯卡尔思想录》,无论是哪个版本,只要是帕斯卡尔的原创作品就好。在物质主义至上的今天,我们确实需要整个心灵被净化。亲爱的朋友,别忘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高考必看散文五
痴守的遗憾
有个女孩,她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男生,那时,她上初二,长得不漂亮学习成绩也一般,而她喜欢上的那个男生却是他们班里最优秀的男生,她知道有很多女生都喜欢他。因为自觉普通,女孩把这份感情深深的藏在了心里,谁也没有告诉,她只是很用功的学习,特别是男生擅长的理化,她学得尤其的好,是班里除了他之外最棒的。于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之间有了比平时更多的接触,她经常找借口去请教他理化上面的题目,而他也都很耐心的作了解答。在问题目的时候,面对男孩认真的表情和详细地讲解,女孩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幸福……在男孩被调到女孩邻桌的某一天,在和他讨论题目的时候,女孩故意把手中的笔掉在了与男孩相间的地上,然后又故意装成不经意地把手搭在男孩身上,弯腰将笔捡起……
在女孩的记忆中那是她与男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身体接触,当时那种激动而又做贼心虚的感觉,依然十分清晰地留在脑海中,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每次不经意的想到还是会有心跳加速的感觉。
到了初三了,她和他被分在了不同的班级,从此她不能再天天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了,她的心中装满了失落,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滑落了不少。直到初三第一次月考的到来,她看见光荣榜上他的名次依然在第三名的位置,而她的名字却不在上面……他的心被触动了,于是从此她又开始全身心地学习了,而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名字排在离他的最近的地方。只是在一次次的大小考中她的名次总是在他后面一两名,无论她怎么努力也不能达到第四名的位置,一次次的失望却化成了她学习的动力,终于在最后的那次中考中,她成功的让他们的名字排在了一起,只是这次她第三他第四……
相近的成绩让他们选择了相同的学校,只是同校不同班,但是,对于这样的结果,女孩已经很满意了。只是开学后她却很少能见到他了,就算见面了他也只是淡淡的打个招呼,这样的局面让女孩感到无限的悲哀。
高二的文理分班,她和他又重新被分到了一个班级,刚知道这个消息女孩激动地失眠了好几天。只是开学后的情况却又让女孩感到失望,因为他的身边总是围着太多的女生,而她却只能做个安静的看客,虽然她也总是找机会想要找回他们曾经讨论问题时的默契,但是,无奈,初中的记忆对他似乎已经很模糊了。只是,女孩对男孩的欣赏却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着。渐渐的男孩的名字成了她心中完美男生的代名词,深深地为他而着迷着。
时光飞逝中高中三年结束了,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漫长的暑假,也就在那个暑假里女孩深刻的体会到了男孩的细心和体贴,在一次次的聚首中,女孩心中原本散漫的情感逐渐汇聚成了深深的眷恋。只是,女孩依然没有对男孩表达些什么,仍然以朋友的身份扮演着她大大咧咧的性格。
步入大学了,女孩的世界彻底的失去了男孩的身影,也就在那个时候,女孩才惊觉,没有了男孩的世界装载的只有寂寞,而也就在那个时候,女孩迷上了睡觉,因为只要她一睡觉,在梦中就能见到男孩明朗的笑容和温柔的声音……只是每次醒来思念便增加几分。有一段时间,女孩又迷上了网络,她几乎天天都往学校的网吧跑,因为她知道男孩经常上网的,而每次只要在QQ和同学录上看到男孩的名字,女孩的心就会奇迹般的平静下来,而见不到他的名字她的心就会很不安……当寝室里的姐妹在谈她们的爱情时,女孩就会静静的躺在床上勾勒着男孩的轮廓。只是女孩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叫爱情,所以她不敢轻易将他的名字说出口,而女孩也不对男孩说这份感情,因为女孩心里明白,男孩对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女孩又在QQ上碰见男孩了,聊着聊着两个人就聊到了感情的问题上面,一时的冲动,女孩竟然冲口说了一句:“我喜欢你,你呢?对我什么感觉?”男孩在那边愣了半天,他回了一句:“说实话对你没感觉,一直以来我都只当你是好朋友,而且我答应一个人要等她四年的。”这样的答案,在女孩的预料之中,但是亲口听他说出,她的心还是在霎那间有被掏空的感觉。泪就这样流了下来,第一次为了感情两个字而流泪,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心碎的绞痛。只是,还是不能放手,不能停止想念他,打他电话,用无所谓的话语说出她也会等他四年,但是她自己心里知道说了就代表许了承诺,而不是一个玩笑,而这同时也成了她思念他梦见他的最好的借口,在内心深处,她总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一天她的痴心守候能盼来他的真诚回报……
在放手与坚持的矛盾挣扎中过了两年的时光,在两年的时光中,女孩经历了很多成熟了很多也在这个问题上面思考了很多,她渐渐的懂得,她的坚持和痴心换来的也许只是他的负担和顾忌。于是在那天他发来一条探寻的短信的时候,她知道他或许已经找到一个他心仪的女孩了,于是,她就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他说:她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不是爱情,她不会再坚持以往的那个四年之约了。
只是女孩不知道男孩的女朋友就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在刚刚知道的时候,女孩蒙着被子默默的想了整整一夜,原来打算不再理他和她的朋友了,可是,终究,女孩还是太善良了,没有过两天,她就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坚持,因为她不想让她的朋友和他受到伤害,只是她似乎忘了,其实她才是那个受伤害最深的人……
高考必看散文六
秋天的树
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