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高中散文的题型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每年高考试题中都含有一定份量的散文类型的答题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中散文的题型,以供大家阅读。

  高中散文的题型一

  一、语段作用分析类

  全国一(14)文章描写煤油灯的外形与使用方法的目的。

  全国二(14)开头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全国二(16)“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为麦客子……”两句作用

  全国二(17)这样写韩十八老汉的目的是什么

  北京(17)海棠花在文中的作用。

  北京(18)写心情与下文有何关联

  湖北(17)唐诗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四川(14)开篇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四川(17)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思维方法总结:

  此类题分析时需具备的几种意识(或称分析问题角度)

  (1)主体意识,即语段内容必服务于写作主体。

  (2)主旨意识,即该语段与全文主旨的表达有何关系。

  (3)情感意识,即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

  (4)结构意识,即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5)内容意识,即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或作用等。

  (6)表达意识,即在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如引起读者兴趣、使行文有波澜等。

  (7)位置意识,即语句位于文章不同的位置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位于开头: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与后文呼应等;

  主旨上,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情感上,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表达上,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位于中间: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等。

  表达上,设置波澜,改变行文节奏等

  位于结尾:结构上,总括、收束、照应等

  主旨上,突出、强化、升华等

  情感上,升华

  表达上,留有余韵,引人深思等

  答案分析:

  全国一(14):情感上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与怀念;内容上真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表达上引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从结构角度来看,为下文写灯火下的温馨童年做铺垫。

  全国二(14):主旨上,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内容上,点明写作缘由;表达上,可以激发读者兴趣;情感上,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结构上总领下文。

  全国二(16):结构上,一是承上,指明上文“船客子”的含义,二是为下文铺垫,解释“金客”“麦客”的含义。表达上,使行文节奏更富变化。

  全国二(17):主体上,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命运与共的关系;主旨上,表现作者对于黄河与人民命运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其他题目,请结合答案,认真分析。

  需说明的几点:

  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并不都是从全文角度分析的,有时可以从一段角度来看,如湖北卷,分析“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是:“总结第一段,与北地风光形成对比。”

  二是在问法上有时很具体,一定要注意审题,避免盲目地分析。如北北京(18)、四川(17)分析关联和联系,主要是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

  三是角度的确定要灵活,不能一味面面俱到,可以从分值、位置、自己的理解几个方面来确定角度。

  二、语句含意理解类

  1、释词类

  北京(19)作者对于距离有怎样的体验

  四川(16)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含义有何不同。

  思维方法

  (1)把握词语的本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词。

  (2)梳理文中相关提示信息,这理解其文中意的关键。

  (3)提炼整合,用最可能简洁的语言表达。

  答题示例:

  北京(19):距离的本意是指空间的间距。从句中看,有三条信息体现作者对于距离的认识:“远在天边”,是空间;“时间愈远”,是时间;“离我愈近”,是情感。所以作者对距离的体验就要从这三个角度来谈。

  四川题,结合答案自行分析

  2、释句类

  全国一(15)理解“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全国二(15)理解“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天津(20)“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思维方法分析:

  第一步找角度,此类题在分析时必须注意如下角度:

  (1)关键词,即你认为句中有深意的词语。

  (2)修辞,即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附加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句中子的言外之意,二是句子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

  注意:对于关涉全篇的语句,不应只局限于这几个角度分析,应从全文角度进行思考。

  答题分析

  全国一(15)

  第一句:一是找关键词“仿佛”和“累世的家产”,二是从句中体会出感情色彩——珍视、珍惜。于是可以做出答案:煤油灯在那贫困的年代里是非常珍贵的(表层);灯下的温馨与亲情,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深层)

  第二句:关键词“迷失”,从上下文看失去了什么,二是情感色彩:怅惘。于是可以得出答案:随时代进步,以前灯下的温馨与亲情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令人怅惘。

  全国二(15)

  第一句:

  关键词:“不露痕迹”“沟通中国”。从上下文看,为什么。于是得出答案:大河家偏疏原始;它是地理枢纽;在此可以看见甘青两省,见识回汉两族;可以沟通精神与心灵。

  第二句:

  关键词:“随波逐流”。感情色彩,与其……不如中的肯定与否定,一种鼓励与鞭策。言外之意,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表面上说住,实际上是感受和体验一种人生和人生的态度。于是得出答案:我们不能在世俗中放任;只有在像大河家这样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谛;这是对自己对世人的鞭策与期许。

  天津(20)

  此题就是关涉全篇的典型。

  首先从“世界其实只是一个一个小小的北极村”,可以得出一点:北极村是世界的缩影。

  然后,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可以得出第二点答案: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的爱。

  然后,梳理全文层次,可以整合出其他几点答案。

  三、信息提炼类

  全国一(17)灯火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全国二(17)老汉为什么“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

  北京(17)与海棠真无缘吗?为什么?

  北京(18)第5段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天津(18)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

  天津(19)还与了哪些影响作者的元素?分别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

  湖北(19)为什么“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

  四川(15)概括作者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命题方法分析

  意义归纳类

  原因分析类

  内容概括类

  特征概括类

  思路分析:

  (1)看地位,通过分值、位置、阅读体验,认识其在全文中的地位,有点只与个别段落相关,有的则关涉全篇。

  (2)看区间,根据对地位的认识,确定答题区间。

  (3)提炼概括,要把握文中相关信息整合答题要点。

  答题分析:

  全国一(17)

  类型:意义归纳类。地位:全文核心。答题区间:全文关于“灯火”的内容。提炼:与灯火相关的议论抒情句子。整合答案:灯火中有作者童年的温馨;灯火是作者生命中的永恒之火;灯火是作者成长的第一步。

  全国二(17)

  类型:原因概括类。地位:关涉文章后半部分。区间:关于朝十八的描写。提炼:文中的抒情议论。整合答案:他经历世事浮沉已胸有成竹;黄河的壮阔让他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人生;黄河是他的家路,指引了他人生的归途。

  天津(19)

  类型:内容概括类。地位:关涉全篇。区间:回忆故乡的几个段落。提炼:第段的对象语和议论抒情句。整合答案:见高考题。

  天津(18)

  类型:特点分析类。地位:只关乎一段。区间:写植物的段落。提炼:关键的描写句“几近疯狂地生长”“似乎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整合答案:生命短暂,生命力顽强。

  其他略,结合答案自己分析。

  四、手法分析类

  全国一(16):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此题答案须记住,它是人称作用的标准答案,万能答案

  湖北(18)结合两段赏析作者在描述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

  因为此题型在这几套高考题目中只有一道且不典型,暂不作全面分析,现将相关材料备于此处,可以先做体会。

  一般问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好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如

  何描写,如何理解,如何表现,鉴赏一句或一段话等。

  分析手法(表现手法)的一般角度:

  第一考虑,修辞手法。

  第二考虑,写作手法,如联想想象、对比衬托、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扬抑、象征、动静结合、以小见大、人称运用等

  第三考虑,表达方式,如叙事方式(倒叙、插叙)、描写方法(正面、侧面;细描、白描;动静、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等)

  高中散文的题型二

  类型一: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结构上的作用

  要求:把这些答案方式背下来!

  答题技巧:手法及效果+ 结构作用 +内容分析。

  1.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门见山、点题(照应题目)、响应结尾,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悬念激发、吸引兴趣,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奠定感情基调等。

  (一)典型例题:

  例1(09年江苏)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由物到人再到文化精神),激发读者的思考。

  例2(08四川)

  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例3(08福建)

  吟 风 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

  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二)强化训练:

  (07四川)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

  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09年全国卷Ⅰ)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 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有删节)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第一问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彷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16. 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分)

  ①相比荒凉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7.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①通过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上下文的照应、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等。

  例如2007年江西卷《泰山很大》(汪曾祺)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3.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文题)、回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等。

  (一)典型例题:

  例1(08年全国卷Ⅰ)

  阳光古道苍凉美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例2(07四川)

  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

  参考: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二)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l7题(11年四川卷)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你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下来。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顶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爸爸就像铁铃铛那样“尽情地唱过”,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草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与前文草木沉睡和后文的草木惶惑的情态相呼应,烘托出紧张的气氛,暗示爸爸命运的变化。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铁铃铛是全文的线索,实写铃铛虚写爸爸;铁铃铛的命运象征爸爸的命运;铁铃铛寄寓了勉儿和爸爸之间的深厚情感。

  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收束全文;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他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深化意蕴,余味无穷。

  2.内容上的作用

  ①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抒发了)……

  ②对比作用(与……作对比)

  (一)典型例题:

  例(10江西)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二)强化训练:

  (09江西)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后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类型二:艺术特色

  特色+解说+效果+内容分析(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抒发了)

  一、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句式的修辞功能,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象征、叠词等。

  (一)典型例题

  例(07福建)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二)强化训练

  泰山之思 蔡家园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象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2.表现手法:先扬后抑、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视听嗅觉等、对比、烘托、衬托(反衬)、想象、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及作用等。

  (一)典型例题

  例1(11湖南)

  想飞 徐志摩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吧,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土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例2(07全国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例3(07江苏)

  麦 天 雷抒雁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畦麦收前的杂事。搭镰前最后一集是“畦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凄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丁麦田,就如机船下丁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敞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问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选特色 (4分)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例4(08江西)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例5(08山东)

  歌德之勺 张炜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文章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说明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

  (二)强化训练(10全国卷Ⅰ)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

  [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①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3.描写的技巧

  人物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对比法

  衬托(烘托):以景衬人,以人衬人。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技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描写

  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内外等

  表现手法:虚实动静声色等

  例(08湖北)

  雾 季羡林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

  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4.各种写作技巧的效果,如叙述的技巧(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表现主旨的需要)

  5.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09年全国卷Ⅱ)

  岳 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5.解释下列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门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在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6分)

  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第一问(2分):①拟人;②比喻。

  第二问(4分):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类型三:理解句子(词语)含义

  1.理解词语的含义

  主要有:双关含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包含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一)典型例题

  例1(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二)强化训练

  (2007全国卷II)

  海南杂忆 茅盾

  ……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

  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古代名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11全国大纲卷)

  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是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4分):葑橹摹霸嬗巍保谕饫从慰秃拖嫖髅缱逯浯┱胍撸偈姑缱甯九玫卮杏琶赖拿缧逡帐酰②菀浴案涸鹑蔚穆糜巍备拍钔贫霸嬗巍保奂钡刂驹刚撸嫖魃臀幕目沙中⒄棺龉毕。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①低调、单纯的菸拔摇倍浴霸嬗巍钡闹С郑咝说醚劬Χ剂亮耍②暗示“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菽艹辆病⒗止鄣孛娑裕③荽印拔摇钡闹С种校吹搅恕霸嬗巍敝鸩较蚯巴平氖锕。

  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①莨ぷ髯刺男凑妫捍右坏阋坏巫銎穑种院悖脸缮剑②“援湘游”现状的隐喻:苗绣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17.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2分):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

  第二问(4分):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

  2.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理解句中重要词语

  ②从原因入手,问一问为什么

  ③分析情感、态度

  ④复句要句句理解

  ⑤比喻句要还原本体并对本体作分析。拟人句分析双关含义,即物和人的含义。

  (一)典型例题

  例1(09全国卷Ⅰ)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彷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例2(08全国卷Ⅰ)

  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例3(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例4(07重庆)

  告别三峡 赵本夫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二)强化训练

  (08重庆(节选))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08四川)

  我爱水 张秀亚

  ……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成了,堤边水位低了,水寥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

  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指夜晚的什刹海很关,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08全国卷II)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3.理解文章的题目。

  ①双关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

  ②文眼、线索作用

  ③抒情的载体及抒发的情感

  ④主旨方面的作用

  例1(11北京卷)

  祁连雪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例2(11四川卷)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铁铃铛是全文的线索,实写铃铛虚写爸爸;铁铃铛的命运象征爸爸的命运;铁铃铛寄寓了勉儿和爸爸之间的深厚情感。

  例3(10北京卷)

  海棠花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例4(09江苏卷)

  上善若水 张笑天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例5(08全国卷Ⅱ)

  马缨花 季羡林

  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例6(08湖北卷)

  雾 季羡林

  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4.赏析句子

  主要从内容、语言、手法三方面入手

  (一)典型例题

  例1(11湖北卷)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①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②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二)强化训练

  (08天津卷)

  敦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08安徽卷)

  我与地坛①(节选)?史铁生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07天津卷)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类型四:分析、理解、探究内容主旨

  1.评价作品内涵(真假、美丑、善恶),常用词语有:歌颂、赞扬、讽刺、批判、揭露、谴责等。

  2.提示人生道理。

  3.反思社会现象。

  4.表达作者情感(注意情感的动态变化过程)。

  要注意作品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所折射的时代特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态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等,如对伟大人物质的敬仰,对底层人物的悲悯尊重,对金钱的贪欲或对名利的淡泊、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人际关系的隔膜等。

3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