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散文独特的美的特征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欣赏,并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从散文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略窥一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散文教学策略,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中散文教学策略一
[摘要]:语文是高考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古代诗歌、外国小说、散文、写作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古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中华古代诗词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这些诗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词人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繁荣程度以及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等等。学习古代诗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诗歌的学习能够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能够正确的断句,把握节奏,这是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这样才能体会诗歌的魅力。其次,掌握总旨,读懂诗歌内涵,这是把握诗歌精髓的重要环节。古代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的,要读懂诗歌,就要先了解这些意象,进而体会意象传递的情感。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反复诵读。最后,学习诗歌,只读准字音、节奏,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和情感,还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能够从诗歌传递的情感中正确的了解历史。
2、外国小说的教学策略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一起组成语文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外国文学的身份又比较特殊。它富含吸引人的、引人好奇心和探索心的异国情调,其中描绘的是异国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是主题结构,还是细节描述都属于异国文学。这就必须要“因文制宜”,根据文化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一下两种:一是转换阅读法,由于是异国文化,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但是许多作品表达的情感都是中外相通的,因此可通过场所变换,情景模拟等形式对文章主旨做深层理解。第二种是比较阅读法,就是在以本国文化为背景,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学所要传递的情感。根据平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加深学生地主题的理解。可以比较题材相似的文章,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与乔治的《冬天之美》,中心相似的也可以进行比较,如《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等。比较阅读不仅仅限于中西文章的对比,也可用于一篇文章前后对比,局部和整体对比等等。恰当运用这些方法,会对学生学习外国文章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切记不可生拉硬套,牵强附会而致功倍事半。
3、散文的教学策略
3.1散文欣赏的常规策略
我们在欣赏散文作品时,往往遵循一定的层次,即了解意蕴、分析情感、分析语言,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深入了解,把握散文的语言、意境、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品味散文的艺术特点。很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和升学,本身对语文的兴趣可能并不高,特别是类似散文这样晦涩难懂的文章,更是缺乏学习热情。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的氛围,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欣赏到散文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对散文的兴趣,而兴趣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散文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解释了解写作背景、文本内容、把握整体思路、分析文章细节、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探讨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在学习“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胡适的《我的母亲》时就可以按照散文教学的步骤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高中散文教学策略二
(一)发挥审美语文功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高中散文教学更是美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采用鼓励吟诵法教学,吟诵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学生通过对散文优美文字的语感体验,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形象的内在意蕴,唤起学生对作品和对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证。语言文字的东西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尤其是散文,一定要给学生吟诵文本的时问,因为散文生动的语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分析,过多的分析会破坏散文原有的意境,而通过朗读,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学生的吟诵为课堂教学拉开了情感的序幕,也实现了文本对学生的美的传递。同时,教师应用充满激情的声调来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段,用美的语调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进散文的美丽殿堂。教师自身的朗读应比磁带、课件中的录音更具感染力,教师的优美朗读能造成一种声音在教室回荡的艺术效果。好的散文语言就如同诗一样优美,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中,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例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朱自清擅长运用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加之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从而构成了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例如《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写坐在梅雨亭看到的景色时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船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先为学生描绘一副“绿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这个特定的审美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文本所营造的美学意蕴,从而使其受到审美熏陶。
(二)广泛涉猎散文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散文所占比重之大,重要性之重,我们在广泛学习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的课内与课外资源组合,学生的课上与课下的资源搜索。全面广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笔记。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大量广泛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知道阅读和写作。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直接引起教育观念、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学生的主体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全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形式、把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校外课程资源。
2、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选择校外课程资源,数量要适当,课程资源要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3、易用性(包括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校外课程资源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4、多种感官配合原则:使用校外课程资源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淅,促进学生的理解。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宝贵程度因教育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