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六国论

时间: 谢桦2 语文学习方法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六国论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六国论知识点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六国论知识点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六国论》

  苏洵撰写了《六国论》,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3],非兵(1)不利 ,战不善(2),弊在赂秦(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4):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5)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6)失强援,不能独完(7)。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8)之外,小(9)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10)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11),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jué)(12)先祖父,(13)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14)之不甚惜,举以予人(15),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16)诸侯之地有限,暴(bào)秦之欲无厌(1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19)矣。至于(20)颠覆(21),理固宜然(22)。古人云:“以地事(23)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24)。

  齐人未尝赂秦,终(25)继(26)五国迁灭(27),何哉?与嬴(28)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29)丧,齐亦不免(30)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31),能守其土,义(32)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33)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4)速(35)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36),李牧连却之(37)。洎(jì)(38)牧以(39)谗诛,邯(hán)郸(dān)为郡(4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41),可谓智力(42)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43)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44),当(tǎng)(45)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6)。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47),以事秦之心礼(48)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yàn)(49)也。悲夫!有如此之势(5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2)。为(53)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4)!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5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6)。苟以天下(57)之大(5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9),是又在六国下矣!

  作品注释

  1.兵:兵器

  2.善:善于,擅长

  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4.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5.率:都,皆。

  6.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7.完:保全

  8.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9.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10.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1.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12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

  13.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14.视:对待

  15.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

  16.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7.厌:同“餍”,满足。

  1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急。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 的意思。繁:多。

  19.判:决定。

  20.至于:以至于。

  21.颠覆:灭亡

  2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23.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24.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25.终:最后。

  26.继:跟着。

  27.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28.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29.既:已经。

  30.免:幸免。

  31.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32.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3.斯:这

  34.始:才

  35.速:招致。

  36.再:两次。

  37.连却之: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38.洎:及,等到。

  39.以:因为

  39.谗:小人的坏话。

  40.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4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

  42.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

  43.向使:以前假如。

  4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45.当:同“倘”,如果。

  46.易量:容易判断。

  4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48.礼:礼待。名作动。

  49.食之不得下咽也 :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下:吞下。名作动。咽:咽喉。

  50.势:优势。

  51.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

  5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作状。月,每月,名作状。以,而。

  5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别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54.势弱于秦。于:比。

  5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

  56.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以,凭着。

  57.下:指在六国之后

  58.从:跟随。

  59.故事:旧事,先例。

3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