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散文
高考文化散文:卖梦为生,道路在你心里
肥肥鱼是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还获过文青聚集地——豆瓣网颁发的“豆瓣理想青年奖章”呢,曾经他在自己的音乐人小站简介里写过一句话,说“人生就是不断地往前走想要为困惑找到一个出口,可好不容易到了出口,发现迎接你的还是困惑。”后来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这句话的写照,潜伏在人生道路两旁各种此起彼伏的困惑把肥肥鱼先生搞抑郁了。
那时他22岁,刚毕业,拿着本科大学的文凭,为了能经常看到现场的音乐演出留在成都找工作。像全世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听得见沸腾的热血在年轻的身体里呐喊,总有一股跺跺脚就能让大地颤抖的气势:我一个月之内要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要攒多少钱,要找到一个美丽善良大方的女朋友……欲望清单被一个月一个月地堆满,以为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可是世界甚至都不屑于回应你一个冷冰的笑脸,整整三个月,都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跟专业完全不沾边的工作,做网站编辑,但他不快乐。
因为工作,他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每天抓破脑袋把自己变成标题党骗取点击量,在公司论坛的群里每天看无数陌生人聚在一起聊星座配对娱乐八卦和吐槽抱怨……
他一个人吃饭逛街弹吉他,不合群。白天混在拥挤的人群中等待路口的绿灯亮起被携裹着往前推,夜晚沉浸在自己内心无尽的黑暗之中。他终于把自己搞抑郁了,沉默寡言,深陷孤独,每天听着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痛苦不堪,站在窗口往下看就想要不要往下跳,跳了以后会怎样。白天他看上去依旧在笑,可他不傻,清楚自己的内心正在被某种空洞一点点地吞噬,但他毫无办法。
他爱摄影,有一天去买镜头,看到有个年轻人抱着吉他接好了音响在街边卖唱,那个时候的成都大街上还没今天这般文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在路上把歌唱得这么坦然。他居然就驻足在那听了三个多小时,不是对方唱得多好,而是忽然觉得,哇,拿把吉他站在街边放声歌唱,高举梦想旗帜,好有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热血之感,多酷啊。更让他吃惊的是,那人唱了三个小时就有一百多元钱的收入,而当时的他,工作一天累死累活下来才八十元,吃饭的时候,最羡慕别人点一荤一素的“豪华套餐”。
有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广告短片,一帮七老八十的爷爷们骑摩托车去环游,屏幕上的他们满脸皱纹,头发花白,可依然笑得灿烂明朗。肥肥鱼受到刺激了,自己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在钢筋水泥办公楼里给自己打上一个又一个枷锁,他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抱着吉他去流浪,去寻找自由和快乐。那时穷游还不是全民爱好,做这个决定还需要时间思考,毕竟他只是个只有2千块钱积蓄的忧伤年轻人啊。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张泸沽湖的照片,他听到自己内心有个声音在反复地说,好想去啊!
那就去吧!
第二天,他就辞职,订票,游说父母,他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觉得年轻就应该拔腿就跑,既然没有什么人生的方式是万无一失的,那就出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把身体里的不快乐给清洗掉,看能不能爱上这个本觉得挺可恨的世界。
像很多突然启程的人一样,他们厌倦了办公室,厌倦了城市,厌倦了同事,厌倦了房东,厌倦了像罐头一样的地铁,厌倦了看时尚杂志上铺天盖地的营销,厌倦了日复一日单调苍白的生活,流浪是一场逃亡,也是一种对抗和标榜:我走了,我牛逼,你们不走,你们傻逼。肥肥鱼也曾以为,在路上,是唯一的解脱和救赎。
他立下的宏愿是一年环游中国,两年环游世界,没有钱,就给旅社做义工换取住宿,讲路上的各种奇遇故事去网友家蹭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差旅费就靠在路边卖唱,偶尔帮别人拍摄写真,以及把拍摄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在路上摆摊出售。最初,旅行也是他的目的,带着在世俗世界里败退的骄傲和自尊去突围出一条捷径,想红,想出名,想要让更多人听到自己原创的歌曲,看到自己拍下的照片。流浪的前一个月,他所做的一切,都抱着一个能赚更多钱得更多利的功利目的,觉得火了才可以做一个专栏作家,红了才可以轻松挣钱呀。除此之外他还想向世界证明自己过得很好很快乐,他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心急火燎地四处找网络,把照片发在微博和豆瓣,让别人羡慕他。
所有在旅途上的人除了那份闲适的心境,除了能看到各种美景,更重要的,当然是能遇到许多奇奇怪怪且有趣有故事的人,肥肥鱼也是。得了癌症的亿万富翁姐姐会告诉他,年轻真好,我真羡慕你,虽然你看上去一无所有;他去做义工,给贫困的孩子们唱歌,看到他们生活得如此艰苦却依旧有那么清澈的笑容;还有退学流浪的高中生,隐居的才华横溢的画家,他还和摩梭族的人一起生活,参加他们的祭祀活动,篝火晚会……看到这么多不同于上班族的生活和选择,他会觉得,呀,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
当他在泸沽湖边,发现这里的景象远比当初震慑到自己的那张照片还要美的时候,肥肥鱼感动得落泪。一个人出来旅行,他终于从内心感受到了快乐和平静,慢慢觉得,这世界最奢侈的,不是多大的房子,多厚的票子,多美的妹子,而是悠闲地把日子过成一段段美好时光。慢慢地,他在城市中那种急不可耐的要上房揭瓦的紧迫感终于在山川湖海之中被静静地安抚,曾经要环游世界的口号声也慢慢小了下来,最初的功利性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流浪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自己可以对这个糟烂的世界多么不屑一顾,而是给自己的焦躁找到一个出口释放。
他买了一块黑板,用粉笔在上面歪歪斜斜地写:“卖梦为生,生活不是梦,但梦可以是生活。我三月从成都出发,卖唱攒路费,我唱歌,你随意,然后自取一张我自制的明信片,愿简单欢喜。”这个社会,有人卖笑,有人卖肾,而他决定卖梦。他给自己列出一年的梦想清单,出一本书,办一次展览,做一次讲座,回家给父母做三个月的饭,他说:“能稀释悲伤的,只有重拾做梦的能力和远离悲伤的发酵器。”
当旅行于他,不再是对抗,而是和解的时候,他居然在这自我放逐的路上找到了自我。他辞职的时候,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当他说他要当一个畅销书作家,要办自己的摄影展,还要做讲座时,很多人觉得你不过是个流浪歌手,心比天高,可是他真的做到了,出书,办展览……包括他梦想清单上的回家给父母做几个月饭。曾经的他在抑郁的时候说不去旅行会死,没有音乐会死,当他拥抱了自己,后来发现没有这些都不会死。每当去菜市场买菜,就觉得生命鲜活,还给自己做的菜写歌,在菜市场里拍MV,给每一道菜选择光线和角度拍出有温度的写真,在豆瓣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个曾经想要通过流浪甩出生命中全部悲伤的人最后居然在自己的厨房里获得了最大的内心安定,当他停留过不同的远方,才发现,远方其实不是他的梦想,只是抵达梦想的过程。比流浪更美的,是在家和着切菜的节奏唱嘀嘀嗒嗒,料理是他的一场原地旅行;厨房,是他的又一次在路上。
流浪,一度成为很多城市白领们心中最大的渴望,人们总是觉得在办公室不自由,可是,出去就能找到自由了吗?人们总觉得在城市不快乐,可是离开城市就一定快乐了吗?
肥肥鱼抑郁的时候曾经说,我要甩掉所有的悲伤。但现在他知道如果真的甩掉了,那不是人生,那不正常,幸福并不是单一的快乐,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应该是一种平衡,是可以在快乐和悲伤中调和的。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在别处就是自由,就可以无拘无束,可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束缚,而是可以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脱离哪个圈子,都可以活得很好。我曾经也无止境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但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自由。如果有,可能就是对自由的那份向往,可随波逐流,抑可随处安家的淡然。
流浪不是去抵抗融入世俗的唯一武器,因为唯一的道路在你的心里,旅行不过是一场发现自己的旅途,内心安定了,不在乎人是否被围困在城市,山川,厨房或爱里。
高考文化散文:车文化
车文化
所谓车文化,就是在小车的屁股上像模特出场时的号码牌一样给下小车写上记号,不过不是数字,而是文字。随着拥有私家小车的人数越来越多,车文化成了时下的一道亮点。
车文化,各式各样,写得好的,可以给小车增色不少,车文化就成了文化车,写得不好的,不但不能让人感觉出美来,反而使人看出车主人的没有教养甚至是粗野。不过,我看过的车文化,大部分都比较好—————要么文雅别致,要么幽默搞笑。那些比较粗野的车文化,倒是十分少见。
见得比较多的是“别对哥放电,嫂子有来电吩咐”,“别追了,我已到家了”,“哥(姐)开的不是车,是寂寞”,”擅长急刹,随时熄火“。比较有涵养的如“新手上路,请关照”,比较粗野的有“你快,你飞过去”。比较搞笑的有“别羡慕哥,嫂子会打你的”,“驾校除名,自学成才”,“车内有拉登”,“越催越慢,再催熄火”,“招手即停,只限美女”,“别追了,我怕羞(修)”,”无证驾驶中”,“再不好好开车,就把你送国家队踢球”,比较恐怖的有“车后有炸药”。还有的小车直接用英文标明”BABY IN CAR",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车文化,虽然相对于中华其他的文明来,起步最晚,但是由于其不可遏阻的势力将和中国的灯文化、龙船文化、节日文化等等文化融入到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之中。加上汉字的独特性,中国的车文化又成了欧美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一道风景。
高考文化散文:世界太大,听听自己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样东西,可我们却很少认真地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不停赶路、永不停歇,却时常怀疑自己追寻的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因而我们变得越发焦虑。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不是标准。你必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你要学会捂上耳朵,不去听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听听你自己的声音。
(一)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曾经我在《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里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而焦虑的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来源于社交网络,比如人人网和微博。
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把精挑细选的照片放在网上,人们也只会把到处旅行时拍下的各种美景的照片放在网上,所以总有人比你工作好、比你漂亮,生活比你丰富多彩。总会有一种错觉让你觉得好像别人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而你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于是你觉得真不公平,为什么我要这么苦逼?
所以我在这里要说的第一点就是: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
打个比方,我有个女神,她在芝加哥大学念法律博士,最“令人发指”的是,作为博士,她今年居然才23岁。活生生的女神,看她的微博,就感觉她活得特别潇洒、特别自在,总觉得她无时无刻不在旅行,而在旅行的同时,她还能在学刊上发表paper。关键是她长得还特别好看,这种人在我眼里简直是一个bug。
但是我跟她熟了以后才发现,原来她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她的论文前后改了十几次,改得她差点儿就崩溃了。然后因为长期熬夜,导致她的胃也有问题,只是她选择不把这些苦逼表现出来,因为她觉得抱怨一点儿用也没有。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看着你的照片会说这个人过得真滋润;然而实际上,你过得很好,但你绝对没有照片上那么好。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你看到的样子,这些年来,可以说我没有看到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看到完全的傻瓜。实际上,那些你看起来觉得毫不费劲的人,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在你被他们的光芒吸引的时候,你没能看到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如同神祇一样的牛人,也会有看书看不进去、写论文写到要抓狂的时候,只是他们都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抱怨。那些闪闪发光的牛人跟你的不同其实只是,他们已经学会了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用来做该做的事。
仅此而已。
要说的第二点,是一个有关焦虑的现象。这个现象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看似忙碌,实则焦虑。
我最早关注到这问题,就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
他总是一早就出门,早上在图书馆里自习,下午参加社团活动,晚上去打工。他把自己的时间分成很多块,每天忙碌无比。可过了没多久,他和我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静不下心来。
他背单词是想考研,参加社团活动是想给自己的履历加上一笔,打工是想知道工作的感觉。
他说刚开始觉得挺有动力,到后来就突然间觉得没动力了。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不知道从何开始。你说背单词吧,是因为曾经想考研。但现在又觉得也许工作比较好,就想要边找工作边背单词,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先去工作两年。这几天他又看到了一篇日志,写那个人在间隔年做的一些事情,特别让他羡慕,他又觉得也许在工作或者考研前应该去旅行,可是又觉得落下这些单词很不应该。
因为他怕来不及。因为我们怕来不及,特别当我们曾经的朋友都已经走得很远的时候。所以我们开始拼命地买书,买单词书来背;有人说考研有前途,你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考研;过了几天我们看到别人上传的旅行照片,你又开始幻想去旅行。
一本书买了不看也不过是印着字的纸而已;单词书买了不背充其量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下载的演讲公开课不听也只是一堆无用的影像,可能你只是随手下载了,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于是有一天你发现,堆积的东西已经看不完了。
你看着一堂堂公开课、一本本单词书,无从下手,从而越发焦虑。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少,但是我可以肯定,每个人身边几乎都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者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他们想要让自己忙碌起来,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被别人落下太多。
你想考研,又发现选择工作的学长现在风生水起;你想工作,又看到好友的疲惫和不爽;你想缓一缓,又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急着赶路。当你在别人身上寻找答案时,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几千种。别人的路是参考,不是标准。选择是为自己也是只有自己能做的事,只有这件事不能给自己留后悔的余地。
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好,就去尝试做什么,因为每个人表现给你看的不一定就是全部。很多时候你跑到别人的轨道上了,发现那个轨道不适合你,看起来光鲜的人其实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苦逼。看到全部,再谨慎地做选择。
那么怎么打败焦虑?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去做就是了。
真的是这样。
(二)旅行能解决所有问题?
前两天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旅行了一圈回来发现自己还是很焦虑,好像旅行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我自己有阵子也很热衷于旅行。满以为自己完成了打怪升级的过程,结果面对生活的时候还是灰头土脸。
的确,旅行无法为你要面对的现实带来多大改变,你要做的论题还是那么多,你的上司还是那个。如果你没能清楚地认识到最后你都是要回来的,那么旅行对于你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功效。去旅行就能一定能够发现自己?别信这句话。如果你只去最热门的景点,只看最美丽的景色,同时又在不停地上网,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能有所成长。
什么叫在旅行中有所成长?我认为,旅行最重要的是学会独处,旅行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够让你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但这前提是你要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你身处喧嚣中太久了,你才会想要去别的地方。然而如果你在旅行的同时又在不停地害怕孤单害怕寂寞,那这样的旅行不过只是从一个你待腻的地方去另一个别人待腻的地方而已。你终究是要回来的,你回来之后要面对因为旅行而落下的工作,你迟早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如果你没能培养出平和的心境,那么回来之后你只会觉得生活更加不如意。
苦逼了就想去旅行?难过了就想要离开?那你只会觉得越来越糟。
旅行不是你逃离的借口,它应该是寻找的过程,它更像对自己辛苦工作的奖励。因为我辛苦了,所以我可以给自己放个假。也只有这样,你在放松的时候才能够心安理得。
我希望所有旅行的人,都能够来一场自己一个人的旅行,学会怎么面对孤单、怎么面对寂寞,以及怎么面对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妨就带着几本书、几首歌上路吧,去一个你不熟悉的地方,不要追逐那些景点,我想你一定会更有收获。
(三)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
身边有正能量的好朋友真的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每当你没动力的时候,只要看一眼同在奋斗的朋友就会有动力。虽然我们的领域不同,做法也不同,但我都会被激励到。如果你的好友和你有共同的爱好和动力来源,那更是幸福的事。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至少有人和你一样。
我知道你会说自己过得不如意,但是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你过得并没有那么不如意,或者可以说,其实大家都一样。
你觉得自己爱错了人,可是谁没爱错过几个人渣呢?你说自己做的事情总有人不喜欢,可是又有谁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呢?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一步登天、一蹴而就,哪怕是那些你无比羡慕的人,他们背后也付出了百般努力。请不要太在意生活里的那些苦逼,牛逼跟苦逼其实只有一墙之隔。
其实在你羡慕别人的同时,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会有人说“你的生活真好啊,看你的照片过得很滋润”?然而没有人知道你忙到半夜3点才睡觉,第二天一早又得爬起来。有人看到你满是浮肿的眼睛问你怎么了,你以为找到了救星想要好好倾诉一番,可几句话之后就又变得无话可说。
不管昨夜你是多么泣不成声,早晨醒来城市依旧车水马龙。
你我都一样,别抱怨,也别难过,在这个世界上能有那么几个人懂你,就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了,而那个跟你无比契合的人,别着急,还在未来等着你呢。不要因为今天的一点点不顺心,就随便把今天输掉。
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你有多好,就像他们不知道你有多糟糕,反之亦然。
(四)世界太大,听听自己
基友和我讨论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这么一段话: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不管是别人过得多好,都不会因此把自己的生活丢掉。
要找到自己的想法,说起来简单,其实比想象的更难。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的问题。要知道自己的想法,就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你做一件事情,会有本能的判断,你因为这件事情会得到充实,那就去继续做,直到你找不到任何说服自己继续做这件事情的理由。
我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和自己独处,我以前时常迷茫,我就会在午夜时分不停地听歌、不停地写字,或者看书,或者和最好的朋友谈心,从中感受到一些自己想要追寻的东西。这种东西一开始只是一种微光,但到后来会慢慢地放大。
或许一个人的想法会有所改变,但在某个时期你总会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在这个时期就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别人活得光鲜或者成功,那都和你没关系。你或许会哭、会累、会委屈,但你必须站在自己想站的地方。
过别人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世上如果只有一种牛逼的活法,那便是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
不要问,不要等,不要犹豫,不要回头,既然你认准了这条路,就不要去打听要走多久。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内在的丰富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一路奋战的原因,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变成别人,为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平稳地站在大地上,并且尽可能地保护身边的人。
我的生活其实挺平淡的,没有那些成功人士的跌宕起伏,然而我觉得这样更真实。
写稿子的时候,我每次都会有写不出来想撞墙的时候;做assignment(课业)的时候,我也有想把一切推倒重来的时候。然而我都坚持过来了。
一个人在通往自己的梦想路上,有太多东西让你停下脚步:可能因为大家觉得不安稳,可能是你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可能是因为渐渐没有了勇气,可能是因为失败挫折太多。但一个人会坚持走下去,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你想要实现它。
如果说你觉得快要泄气的时候,请记得有这么一个没天分的我也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世界已经太吵,你更需要听听自己。
世界太大,听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