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句子赏析
清塘荷韵段落赏析
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面对楼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数亩清塘,努力寻找30多年前残存在记忆里的荷花“碎影”,心里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清波荡漾,绿柳拂水,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这是季先生对楼前数亩清塘的殷切期盼。这种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转化为“种荷”的举动。作者生怕“千年不烂”的洪湖莲子不发芽,就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种了莲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跃然纸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虽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切盼奇迹的出现。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这好像使作者见到了满塘的希望。但碧波荡漾的楼前清塘依旧只是那几片水浮莲似的荷叶,仍然让作者度过了“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这些文字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荷叶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作者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其实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为我们创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们反复玩味,体验。
二、绘荷之风韵
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笔下,却另有一番风韵。它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快。”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而面对莲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绘:“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生动而细腻,柔和而宁静。它似乎在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三、显荷之神韵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凝练、自然清新,可谓深得荷之神韵。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情景时,作者“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看“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动静结合,细致入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安详、柔和、清新的画画。这里没有刻意地修饰,也没有过分地夸张,就在信手描写中十分自然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再看文章最后对残荷的描写:“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与踏实,它正如清水中的莲,朴实庄重,韵味十足。此外,古诗句的熟练运用,如写荷塘荷花盛开场面时,运用了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月下荷塘之幽静,运用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等。这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
清塘荷韵原文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 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 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 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 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 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是极大的未知 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 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 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 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 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 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 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 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 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 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 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 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 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 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 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 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 作,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 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 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 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 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 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 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 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 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 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 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 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 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 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 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骨朵,都是在 岸边难以看到的。粗略估计,今年大概开了将近一千朵。真可以 算是洋洋大观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 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 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 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 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清塘荷韵读后感(一)
读了《清塘荷韵》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本文介绍了作者楼前数亩荷塘如何从空荡荡的枯塘一直到满塘荷花的过程。以及见到满塘荷花后受到邻里的夸赞和喜悦心情。
这时,我明白了如果没有辛勤的种植、长时间的等待、用心的呵护,就不会出现之后池塘中那美丽的荷花。
我想生活中也应该如此,去辛勤地播种,耐心地等待,不用多久,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若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如果不在背后下苦功夫,怎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和圆满的回报?古时候,人人都说“十年寒窗苦”,但他苦的有价值,虽苦犹甜。每个人都想考取“恩科”,一夜成名,但想的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你用时间和精力去做赌注,只要你用心去做,十几年的付出就没有白费,而且你还因此得到了知名的地位,他人的重视,光耀门楣,何乐而不为?
当今社会也应如此,现在做学生的都面临着考试、排名等等一系列竞争。那麽如何在这些中名列前茅,成为凤毛麟角呢?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认真,而这样又需要你辛勤付出十几年的长期等待,最后在高考中尽情发挥,才可以出线,获得众人称赞。大部分学生都如此劳动,最后得到好结果,使十几年的付出没有白费。但总会出现一些人,不想努力,但还想在最后取得优异成绩,这是绝对行不通的。如果这样可行,作者不用花四年时间等待荷花满塘的美丽景色,状元不用寒窗苦读十年后去争名夺利,在校考生也不用秉烛夜读,早起晚睡午不歇。所以我认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刻苦努力、辛勤劳动,假以时日才会得到结满硕果的苍天大树。
最后,我希望那些存有侥幸的人赶快觉悟,马上动起来,追上那些早你们起航的人,一同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清塘荷韵读后感(二)
季羡林的文章在写实中总带着丰富的哲理,他的文章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索遐想。今天,我就读了一篇他的文章——《清塘荷韵》。它给我留下了十分的印象。
这篇文章叙述的是作者在他楼前的清塘中种荷花的过程。从莲子的发芽到荷叶覆盖满整个清塘再到荷花的开放,最后将到来的便是残荷之日。整个过程十分地漫长,作者几乎就要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放弃对它的希望。就在作者几近失望的时候,荷花终于绽放了美丽的笑容。直到那一刻,季羡林才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散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是啊,在这个世上,万物都有生长的冲劲。只是平时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而已。这股冲劲就像是一种潜力,他总是等我们即将失望的时候,才爆发出来。其实,这种模式的生命并不难懂。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看动画片。往往在英雄就要战败的时候,奇迹总会出现。每次总是英雄从哪里获得了能量,又重新站了起来,再经过一番苦斗,最终把坏人给打败了。拿这个事例作比是十分形象的。也许我们在表面上只是觉得:啊!英雄真厉害,总是能在危机的关头反败为胜,但是在深层上,它折射出的便是生命的顽强,是任何生物都有的惊人的求生能力。这也就是这篇文章所要揭示的一个中心。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刻,我不经意想起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许许多多的金子,也许现在他们就像文中那尚未发芽的莲子,但是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求生能力。所以,多给别人和自己一些机会,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像荷花一样,绽放出全世界最灿烂的微笑。
清塘荷韵读后感(三)
从古至今,人们一说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纯洁。是的,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于在泥沙中那不见天日的生活,它会不断地为着光明,为着美丽,为了给人类那丰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美好的色彩,绚丽而无暇的为之奋斗。荷花也深受我的喜爱,我不仅只是因为它的外表,更是因为他的精神所给予了我无限的力量,敢于面对困难和险境……今天有幸读到了季羡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韵》,更令我感触颇多。
文章中大量笔墨,作者都着重描写了荷花生长的过程。起初,作者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己的“心病”,说明了养荷花的原因,为后文荷花的诞生作了铺垫。下文中作者又记叙了自己播种荷花、盼望荷花出现的急切心情。如:“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这些语句生动的勾画出作者对荷花的盼望和喜爱,语言幽默淳朴。后文中描写了荷花的生长之盛与不同寻常的特点: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我想这几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与煎熬中,早已超凡脱俗,不与那些受帮助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过磨难的人或物,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纯洁而无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爱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爱的小波斯猫会见到水中的“白玉盘”,心生趣意,竟纵身一跃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发笑,感到怜爱,同时这也侧面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无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令人沉醉其中……我们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这塘美丽的“季荷”即将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么心情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多么豁达的作者,我想此时,作者已被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澜不惊,宁静高雅,充满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写荷花的婀娜,寥寥无几,甚至少得可怜,为何我们读来却被深深打动?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驻在每个人的心间,挥之不去,因而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荷花,一种坚强毅力的生灵;荷花,一种高傲美丽的生灵;荷花,一种高尚纯洁的生灵。荷花它具备了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异彩!
最近我还读过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则把荷花的种种姿态和美丽,毫无保留的“倾泻”在纸上,令人读后心神皆静。其中最令我感受到美好和宁静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文中一个“泻”字,生动的展现了月光温柔娴静的性格,给人以无限的感触。后文中“薄薄的青雾”“ 笼着轻纱的梦”,塑造出一种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可触而不可及的朦胧意境,给人一种迷迷糊糊的美。文中还描写了“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给荷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寥寥数笔,竟将荷花的种种美质刻画得淋漓尽致,真不愧于是文学巨著。
总之,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感,是无穷无尽的,是感叹不完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关键是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看过“清塘荷韵句子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