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供适合读物。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书,而是他们常常没有书看。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图书馆(室),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家庭用于购买图书的支出比重较低,特别在农村,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外,其他书籍根本不过问。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除了多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外,还要建章立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开放。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能有书看。而作为家长,不但要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外,还应为孩子订阅一、两份适合少儿阅读的报刊。
(二)给予充分时间。有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小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也增大。其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落实课程标准,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二、强化指导,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一)选择有效读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二)明确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掌握常用方法。(1)精读与略读。精读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球查找,同时略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决定是否要精读。(2)题读与议读。题读法是在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议读法是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3)摘录与批注。摘录法是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是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培养良好习惯。(1)用心读书 。读书时能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心到。(2)勤于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记号、做笔记的良好习惯。(3)持之以恒。读书不能“
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制订一个读书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三、有效反馈,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一)开展多种活动。学校或班级可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可借此了解或展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可让小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成效,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古诗文诵读、读书经验交流会等。
(二)建立读书档案。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给自己建立“读书档案”。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读书计划、家校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学生也可自行设计一些内容。
(三)发挥评价功能。通过及时并有针对性的评价,调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如,每学期进行“读书明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在组织“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中给获奖班级的辅导老师适当的奖励。以此促进师生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落实课外阅读。
总之,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想方设法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并注重加强阅读指导,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才能真正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方法 习惯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出一批会考试的 顶尖高手?语文课的真正乐趣在哪里?是学会了缩句、给多音字组词、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还是能联系上下文解释某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准确含义?抑或可以像庖丁一样把一篇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把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无一遗漏的一网打尽?语文教材其实就是范本,一册教科书也不过10万字左右,值得我们花五个月时间细嚼慢咽吗?这次新课标中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为什么呢?历来语文教学都习惯于围绕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如:讲解"语、修、逻、文"知识点,反复操练读题答题的技法等,学生记住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大量的题,可是书没有读多少,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文水平终究得不到提高。这些年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次语文课改高度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可见阅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小学课本中提供的文章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小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还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激发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俗话讲的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学生从"不爱读书"到"喜欢读书"有一个过程。读书是一种智力活动,不同于体力劳动。如果不调动阅读者的内驱力,"强按着牛头喝水"是徒劳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你不要他读,他也会找书来读。
1.1 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足够的阅读时间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力保证。平时我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选择和阅读书籍。这样才能完成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课外阅读任务。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余并不合适,因为学生在课余的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证的,如果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早自习,课前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1.2 让行为成为习惯,坚持阅读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重复会形成稳定习惯,"图书漂流"交换阅读书籍,也需要反复强化,最初采用的办法是"每日一问"与"每周一评"。每日一问:最初21天里,学生一到校即问候一句:"昨天你读书了吗?"放学前提醒一句:"今天别忘读书呀",持续督促提醒必有效果,每周一评,每周五举行"读书坚持之星"评比活动。不限数量,坚持者获得一个"铜牌"。并记入"读书效果记载表"。连续一个月获得"铜牌"的可以换一个"银牌"。所以,只要一有空闲,孩子们就会拿出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还有的是几个孩子在一起阅读,边笑着,说着,讨论着,争辩着。一起分享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2.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兴趣虽然是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的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 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内容梗概,在选择核心章节细细品读。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要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和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带来更多独具时代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2.2 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
孩子们要读的书很多,而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浩瀚的书海,如何引导孩子高效阅读?不同的书,阅读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需泛读,有的则精读,有的可略读,有的要跳读,有的只需速读......我隔三差五地教给孩子们一些阅读的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我曾用这种阅读方法。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 是十分可取的。
2.3 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当学生喜欢阅读,自觉地去阅读时,有时我就让学生做书签,摘抄让自己感动的语言等方式,诱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有时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我要求学生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有时通过创设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写写阅读作文,写作的方式很多:给书中的人物写信,给喜欢的人物挑一件礼物,和书中人物共度周末,梦中约会,如果我是她等等。一周后开始"晒晒"谁的阅读所得更丰富,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评比,达标者获得"金牌"一个,外加老师的签名。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写阅读感受的好习惯。
在数学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两点之间曲线最短,只要我们用心投入,讲究方法,构建机制,因势利导,就能使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达到其它方式难以收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建英《.漫步书海》.语文教学.2008.7
[2] 叶素玉.《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 2008.3
看过“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