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3、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谎言终究会被揭穿,撒谎的行为也会被人们唾弃。然而,也有一种谎言却如一缕阳光让人感到温暖,那便是善意的谎言。今天我们要学习地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部分向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2、全班汇报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每次背着马草到书摊时残疾青年冲屋里的妹妹喊话时说的;第三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前两次是残疾青年为了让我安心读书而说的善意谎言,第三次是“我”真的担心耽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三、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同学们残疾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为什么还要认真的看?)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命令?)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为什么他说马会踢伤你的?)

  3.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4、写法指导。

  同学们,课文里的人物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赞美,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展现的。老师希望今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能更多地看到这种写作方法。

  三、小练笔,揭示主题。

  1、谎言终究会被揭穿,让我们一起读24自然段。

  有没有马?青年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心里肯定想了很多很多。

  2、现在就让我们发挥想象就把作者得知真相后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3、小结。同学们我们反对撒谎,但那些为爱而撒的谎言却带给了我们温暖和感动,所以,我们不反对善意的谎言。

  板书设计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善良 善解人意 不计一己得失 乐于助人

  父亲 善良

  碧云 善解人意

  《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人物的美好心灵,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人间真情。《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再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得以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个人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层层推进故事情节,展示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两点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上述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借助拼音或是工具书等方法,认识“瞥见、嗫嚅、枯蔫、拽、攥、尴尬”等字词的音、形、义。

  2.研读课文,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人物言语、神态和心理来感受和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难点为: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 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借助提示中问题、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一主要教学手段。

  (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2)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和心理的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质。

  (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标题这句话反复出现的含义,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联系上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二)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住。”的确,好的开始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将课前的谈话与文本做了有机的结合,将生活的美与文本的美联系在一起,意在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可以展现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可以:显形,激趣,动情,启智,育人。可以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读前问题引导,读后导”这三步,引导学生要求去读通、读准、读懂文本,初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这样扫除阅读文本的障碍,

  所以这里我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让快速地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及时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不仅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这样也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

  在设计这个环节,我的切入点是:课文三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句子,进行三次品读课文,进而体会人物的品质。

  1.研读残疾青年。

  (1)第一次重点抓住残疾青年第一次叮嘱我的话展开讨论,并且能联系上下文学习,明白青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发现我的处境,进而想方设法帮助我,又不想让我知道的精神品质。

  (2)第二次品读是抓住青年吩咐他妹妹的话,通过抓残疾青年的言行、神态描写中关键性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美好品质。

  (3)第三次品读我的说的话,目的也是进一步体会文中残疾青年为了不让我知道真相那份努力。

  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物的良苦用心以及乐于助人,进而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更重要的事让学生明白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研读“我”的感激

  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我让学生借助问题的指引:“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谈一谈感受”的方式进行文本的对话,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透过文字背后,读懂我此时的内心世界。

  当我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理是无比的震惊的,进而是无比的感动。我主要让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关键词和标点来体会当时我的心理活动。

  (结合教学设计说)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文写到“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就此搁笔,仿佛意犹未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练笔的环节:“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也许…… “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既进一步感受到我的感激之情,又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当然,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体会“我”对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看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6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