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苏格拉底的三句话领悟到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重点、难点:

  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媒体选择和应用:

  根据课上需要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深地哲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的学习要顾及语言的品赏、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养。可以这样说,语文的教学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思想。一个人的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学中我及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激活情感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以读促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得到思想的熏陶。通过品读、感悟、明理的过程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言简意赅,简简单单。】

  二、品读师语,明白真理

  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品读、感悟的过程,不光要品味文字面意思,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所蕴含的意思。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说出文字背后意思。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部分教学中,我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不一样的语气去读,这样设计便于情不自禁走进文中,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碰撞,促进了理解和感悟。】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2、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3、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失望、惋惜、责备、气愤、微笑……)

  4、出示:苏格拉底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5、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6、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7、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很认真)

  8、尽管态度认真,但他们却犯了很多错误。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摘麦穗的,(看看他们的动作、神态)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找出弟子们错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品味的过程,换了一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标的兴趣。】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弟子们提建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个性解读之后情感抒发过程。】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指名读)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是想告诉弟子们什么呢?

  3、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

  三、突破难点抒发感情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小节读一读。

  2、师引说:有的人见到颗料饱满的“麦穗”,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就是说——有的人碰见机会就紧紧地抓住它。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东张西望的人”好比前面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他们一心追求――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如果让你们送句话给他们,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

  板书: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设计意图:教师引说部分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是对文本所阐明道理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台阶,利于学生表达。“让你们送句话给他们,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这一问题的设计又是学生对这段话的再次感悟和理解。从而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指名读)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名说。(注意点评)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教学难点自然解决。】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情感的过程。对自己“默默地说”是语言的内化过程,“大声的,自信的对自己说”是内化之后,情感“井喷”的过程。】

  (4)同学们这是你们现在十二、三岁对这段话的理解,当你们二十二、三岁,三十二、三岁,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后,会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好吗?

  四、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在这节课上所得到的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创造性理解。同时既是对文本的再次回顾,也是本节课重点难点解决的反馈。体现了高效课堂。】

  2、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

  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出示)(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去利用(巴尔扎克)

  【设计意图:读名人有关机会的名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又是课外积累的好机会。】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感悟人生”主题篇中的第二篇《最大的麦穗》。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文章——《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意在让学生通过一些人、事、物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导向。《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但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说学情

  有了六年学习生活的的积淀,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其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六年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就本文来看,只要孩子们稍稍用心预习,就能概括出事情的主要经过,并且找到在结尾点明的哲理。但课文以小见大,思想性很强,真正内化理解,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也是很难以深刻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对本课教材的理解,保证学生“读、写、说”三种习惯的养成,我们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垄”,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今天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结合本文借事喻理的特点——叙事简洁,说理深刻,这节课我们采用目标教学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中介,以“相机点拨”为重点,组织学习活动。学生则通过“读—画—悟—批—读”的方法,细读品味,运用抽丝剥茧式的演绎思维,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教学合一,自主畅游在《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家园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1、搜集苏格拉底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等)。2、搜集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走过耕耘的秋,历练的冬,成长的春,迎来收获的夏。瞧!地里全是沉甸甸的麦穗!这不,苏格拉底带着弟子们来这里寻找——最大的麦穗。(随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入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第二环节:探究释疑,读文悟理。

  1.事情起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三处有关苏格拉底的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第一处语言:“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齐读后交流:如果让你指导大家朗读,你会强调那些部分?也就是让学生明白苏格拉底提出的两点要求是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品读、感悟的过程,不光要品味文字面意思,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所蕴含的意思。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说出文字背后意思。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2、事情结果

  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然后直奔结果。苏格拉底一行的寻找麦穗计划如愿以偿了吗?然后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句子,交流后教师归纳板书:两手空空。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的并解除疑问的过程。这样设计没有拘泥于文本的顺序,打破文章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

  3.探究经过

  (1)带着疑问:“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呢?学生按提示精读第三段——弟子们在摘麦穗时的表现。边读边思,边思边批,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你能猜一猜弟子们当时的感想吗?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空白处,给阅读活动留下个性化解读的空间,突出弟子犹豫不决以至错失良机,到底弟子怎么想,学生感悟各不相同。)

  (3)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读、换角色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自然地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行阅读,使得阅读出现“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

  (4)如果你是麦地边的一个过路人,当你看到弟子们这样的表现,请针对他们的心理活动,给他们提个醒。

  (设计意图:找出弟子们错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品味的过程,换了一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弟子们提建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个性解读之后情感的抒发过程。)

  4.道理感悟

  课件出示:苏格拉底的第三次语言描写,学生默读思考“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测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学生沉默思考,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但却由此而激活了自身的思维、抒发了自身的感受、展示了自身的个性,这一做法真是既务实有效,又返璞归真!)

  5、人生感悟

  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他分明是在向弟子们将讲人生哲理呀!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提示默读思考。

  (1)“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老师示范理解 )

  (2)我要做一个____的人。

  (3)总结:我们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才能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教学难点自然解决。)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达标检测。

  1、想一想:

  《最大的麦穗》讲的是苏格拉底让弟子们_____,结果弟子们_____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写一写:(二选一)

  说一件“失去机会”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努力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说一件“把握机会”令自己非常欣慰的往事,努力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在这节课上所得到的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创造性理解。同时既是对文本的再次回顾,也是本节课重点难点解决的反馈,体现了高效课堂。)

  第四环节:名言欣赏,积累升华。

  课件出示“机遇”的相关名言,学生阅读积累。

  (设计意图:读名人有关机会的名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又是课外积累的好机会。老师在学生表白心声中送名言,不仅激励学生用名言鞭策自己,并积累名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底蕴。。)

  六、说板书设计

  16 最大的麦穗

  东张西望 两手空空

  抓住机遇


  看了“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6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