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大自然的文字》一文属科普小品文。课堂上,注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出示直观形象的画面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注重知识的拓展,利用谚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注重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抓住设问句、拟人句让学生体会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注重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读写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捕捉重点段的关键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发言习惯及写作能力;关注作者伊林,品味作者诗一样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出示幻灯片一
(1) 师述:同学们,请看幻灯片,说说你从这上面获得了什么信息。
(2) 学生回答(老师姓名、学校、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3) 师引导:之所以能获得这些信息,是因为你们认识了许多文字。认识了文字,我们……(出示幻灯二引读)
2.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幻灯二)
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设计理念:因为本课是为送教下乡专门设计的,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既简洁地导入了新课,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上课老师的情况,拉近了师生间距离。)
二、精读课文,感受大自然文字的奇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述:你从后俩句文字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师述:(板书: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取名神奇的天书,下册取名有趣的地书。(幻灯出示)书中有什么文字呢?(随学生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2. 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 幻灯出示读书要求,指名学生读要求。
请同学们从《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大声读一读,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神奇有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你收获到了什么,准备和大家交流分享。
(2) 学生自主学习所选段落。
(3) 交流指导。(出示各段文字,采用先读,再谈,相机指导的方式)
要点总结:
第二自然段: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引导学生理解“罗盘”,出示小熊星座图片(小熊内的七颗星被称为小北斗,尾巴尖上的那颗是北极星,与大熊星座上的北斗七星一样亮)。(板书:辨别方向)
第三自然段: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引导学生理解“铁砧”,看砧状云图片,拓展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出示: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板书:观察气象)
(设计理念:自主阅读的方式,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交流过程中,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小熊星座”“砧状云”图片的出示,直观形象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认识星空,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第五自然段: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略讲贝壳与海洋的关系,明确推断的合理性。
出示第六自然段: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皮毛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指导读设问句,提示设问、疑问、反问的区别,指出设问的目的是突出答案。理解“爬”的特殊含义(地壳运动)及准确巧妙,抓住文中动词讲拟人句并指导朗读。(板书:了解地质变化)
(设计理念:看云识别天气的谚语有效地拓宽了知识,让学生了解了云文字的丰富及价值;设问、疑问、反问的区别,“爬”字的巧妙品味,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感悟了写作方法的奇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知识拓展,自己读大自然的文字。
师述:我们跟着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天地合一,包罗万象。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自己读读吗?
(1) 出示四个图片,让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要点:蚂蚁搬家(下雨、团结)、蜻蜓低飞(产卵、下雨)、柳芽(春天来了)、红枫(秋天来了)。
小结:看来,大自然的文字,不仅能教会我们知识、技能,还能让我们懂得道理呢,用处可真不少!你想读懂更多的大自然文字吗?我们学学方法吧。
4.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默读第七自然段,找找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成词语并板书。(观察、看书、请教)
5.根据板书总结
三、了解作者,品读仿写。
1.师述:这篇课文是科学小品文,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往往给人枯燥感,这课给你什么感觉。(有趣、轻松)为什么会这样呢?(设问、比喻)其实,还另有原因呢。请看作家名片。
2.出示作家名片
(1)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黑白》《几点钟》《不夜天》等科普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2)指名读,抓住“诗意”
3.出示诗歌,配乐齐读,体会文中诗意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 仔细观察 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 善于请教 我们读懂你
4.配乐朗读,仿写
(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 )
( )
5. 交流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星座 辨别方向 观察
白云 观察气象 读书
石灰石 地质变迁 请教
花岗石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类与自然共生存,共发展的主题选择的,作者用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深奥的大自然知识,并把它们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技能领域: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领域: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二、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种能力的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五、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大自然的文章《大自然的文字》。
2、学生默读自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读准字音。(出示小黑板)
霪(yin) 雨铁砧(zhen)
4、继续读课文,标好段序。
5、学生讨论分析,明确全文24段,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及认识它们的作用、方法、成因。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2--4)
第二层(5--21)
第三层(22--24)
思考问题:(1) 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 认识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3) 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想一想:本文选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学生可举例回答。
6、揣摩重要词语,句子。
例: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文字”不仅指书面上的文字,还指大自然的文字,最厚的“书”不仅指印刷的书,还指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这部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工具。
7、小结:学习本文可以和《大自然的语言》对比阅读,同学们应该自己到大自然中多观察,多积累知识,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后,多研究自然,让它为人类服务。
看了“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