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说课稿
《水乡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字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学生喜爱上语文课,乐于踊跃表现自我,展示朗读能力。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过接触过几篇描写水乡的相关课文,对水乡有关知识了解较多,形成感知。
[设计理念]
1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会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 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 个生字,识记3 个生字,认识2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手段]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水乡的优美风光,水乡渔民的捕鱼情景及福安风光,感受水乡之美,体验水乡劳动人民的快乐,了解家乡福安的风景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21 水乡歌,老师请大家回家收集有关水乡的资料,你们带来了吗?
生纷纷出示收集的材料。
师:那就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生三五成群,兴趣盎然地交流自己带来的材料,有学过的有关水乡课文,有描写江南的古诗,有网上下载的水乡图片……
(培养收集能力,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焕起在学生意识中储存的对江南水乡的认知)
师:小朋友收集的资料真是多种多样,王老师这儿也有一段江南水乡的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江南水乡风光图。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怎样?
生自由说感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抒发)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水乡真美啊!看了水乡这么美的画面,你们一定更想读课文了。
1 、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正音。
2 、讨论:水乡什么多?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三、自读自悟,感受品读者
1 、自由读第一小节,想想都知道了什么。
2 、学生自由说知道了什么。
师:能把你们感受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3 、生自由练读第一小节。
4 、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以读代讲,通过美读抒发情感,把感受到的点滴用朗读表现出来。)
5 、集体读。
6 、师生合作读。
师:老师邀请你们一块读,我问,你们答,咱们还可以请上表情和动作来帮忙。好吗?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
四、图文结合,美读欣赏。
过渡:水乡的水多,你们一定会想到水乡的什么多?(船多)
1 、生自由边看课文插图,边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课文。
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师:找找看,你能找到图上哪些景物就是第二小节写到的呢?
2 、生边看图边自由说有的找片片白帆,有的找驳,有的找湖面……
(利用指导观察课文的插图,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3 、这么美的画面,该怎么读第二小节呢?
(让学生结合画面,适用已有的生活积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4 、生同桌互相练读。
5 、指名读。还有谁想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表达)评选小朗读能手,奖给小船做纪念。(多次的指读,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6 、集体读。
五、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1 、拍双手打节奏,读第一小节。
2 、双手轻拍桌面,打出节奏,读第二小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动一动,演一演,增强趣味,活跃气氛又完成内化语言的能动自我构建过程)
六、温故引新,情感共鸣。
过渡:水乡的水多船多,人们的歌也多。水乡人民的生活大家了解得不多,王老师特地从网上找来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
课件放映水乡渔民打渔情景图片。
1 、你看到了什么?
2 、这情景色以前,我们也在哪篇课文中学过?
生争先恐后说是识字1 ,夕阳·归舟·渔歌
(以旧引新,为新知识构建引路搭桥,以此突破学生难理解的疑点)
3 、如果你是这些丰收的渔民,你心情怎样?
4 、自由练读第三小节。
5 、开展“挑战读”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赛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致高涨,十分投入)
七、归纳方法,充分诵读
1 、想这首儿歌背下来吗?怎么背呢?
想象背,看着课文插图背,还可以用课中操的方法打节拍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有目的性地教给学生巧用背诵的方法)
2 、生自由练习。
3 、生配乐试背。
(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了背诵积累的任务。)
八、构建联系,练习表达
1 、师:水乡水多船多,歌多形成了它独特的美景,其实我们家乡福安也是美丽的地方,看。
课件展示福安风光。
2 、师:让我们来当回小诗人,夸一夸家乡美。
屏幕出示句式:家乡美
家乡什么多?
___________________ 。
十_______ ,万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生自由练习。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4 、朗读诗:把你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九、互动识字,指导书写。
1 、猜字谜学习生字“船”。
2 、课件依次出示船字笔顺,生字空。
(猜谜学生字,化难为易,电脑课件的引领书空,学生印象鲜明,有助于生字的巩固)
3 、自学识记“咱、湖”两个生字。
4 、学生描红。
十、拓展延伸,课后活动
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歌颂家乡的诗歌,下节课开展诗歌朗诵会。
《水乡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对水乡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闯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激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六、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的学习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出示了江南风光图,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老师范读课文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课文初读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拍了水乡的视频,要看到视频就得跟绿青蛙玩闯关的游戏。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看到视频,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
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通过自读自评,激励读,问答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观看水乡的视频,为下面整体感知课文打下了伏笔。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文比较浅显,在先前图、视频辅助下,学生对水乡的已有所感受,在深化课文理解时,主要抓关键词,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水乡水怎么多?船怎么多?这么的歌都在歌唱什么? 同时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美。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有所
最后安排了水乡还有什么多?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看了“水乡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