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这也是本单元关于国际理解和友好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可以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难点是:了解非洲人民和中国人的友谊。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形象再现法: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形象大于情感,形象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无声地诉说真理。写人文章的阅读过程便是师生一起重塑形象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言行,揣摩他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使卖木雕的少年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鲜明突出。
2、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抓重点句,悟重点词,在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材料补充法:文本只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载体,我们应该以文本为契机,由文本拓展适当的课外材料。本课将课外资料引入补充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关爱,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非洲人民是多么热爱中国人民,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品读1-4小节;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研读课文5-15自然段,通过卖木雕少年的言行体会他的内心活动,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第一板块——复习词语,导入新课;第二板块——走近少年,初识形象;第三板块——走进少年,化解重难点;第四板块——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第一板块——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分组先后出示以下两组词语:第一组-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
如生,第二组-游人如织,五官端正,爱不释手,一丝遗憾。引导学生指名读,齐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读词语的时候,注意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想想每一组词语与什么有关。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课件出示的词语,第一类是写木雕的,第二类是写人的。在发现中渗透学习词语的方法。
3、你能在每一组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吗?
【将词语组成一个“集成块”进行学习理解的方法;训练读词的要求: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利用词语说课文大意,这是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应用的有效途径。】
第二板块——走近少年,初识少年的形象
这一板块,我主要抓以下三句话,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卖木雕少年的形象。
1、默读5-9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看看少年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反馈,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着。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2、仔细研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两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学生会抓以下两方面来说:如-我读出了那个少年非常想让我买他的木雕//那个少年的态度非常诚恳……
3、孩子们,就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读这几句话,把少年的非常想和诚恳的态度读出来吧!在读这几句话的时候,形式是多样的,先指名读,再分组读,齐读。
第三板块——走进少年,体会“沉甸甸”的中非友情
导语过渡:刚才我们从少年的“言行”中体会少年的内心活动。这么一个少年,仅仅是因为我买不了他的木雕,作不成生意而流露出一丝遗憾吗?(板书:一丝遗憾)
1、请同学们到10-15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少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流露出一丝遗憾。
2、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出示句子: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用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3、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附着在关键的词语中。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三句话的时候,我着重抓住“沉甸甸”一词,并由这个词辐射到这三句话,从而体会少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流露出一丝遗憾,进一步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是这样引导的:
首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边读边想,拳头大小的木雕小象墩怎么会“沉甸甸”呢?学生可能只会从表面上去理解,既然是木头做的东西,一般都是“沉甸甸”。
于是,我提示:在这几句话里,“沉甸甸”不只是字面上的“沉甸甸”,其实,课文中“我”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这三句话,一边读,一边思考。有了这第二次的引导,默读,我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 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从“不用钱” 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接着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沉甸甸的心情,带着这一份沉甸甸的情谊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吧。学生齐读。最后,老师小结:原来,这位非洲少年那一丝遗憾,并不是因为我不买他的木雕呀。怪不得他还给我送木雕呢。(板书:送木雕)
4、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吗?还送给我什么?让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出示补充材料,打出相关图片与文字——周访问非洲; 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看病;中国政府帮助修建坦赞铁路; 中非合作北京峰会; 胡锦涛同志非洲八国之行。
看着这些资料,你能说说少年除了送给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还送给我什么吗?
课上到这里,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激发,他们自然能够理解,少年除了送给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还送给我的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深深的感激,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老师小结:难怪少年对我说——学生接读第三句:“不,不用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相机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这一环节中,我对“沉甸甸”一词层层深入的解读,和相关材料的补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老师的有效引领和穿插介绍背景,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关爱,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非洲人民是多么热爱中国人民,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第四板块——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老师导语:正是少年诚恳的态度以及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深深地打动了我地心,让我们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吧!(师生伴着音乐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
【感情朗读其实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方法,它是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朗读再一次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再次感悟买卖木雕少年的诚恳,以及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看着面带笑容、露出两排洁白牙齿的黑人少年,你想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在你们的小练笔上。
【这个作业,是建立在课堂感悟的基础之上,它有助于学生宣泄自己的情感,让本课的主旨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看了“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