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

时间: 柚子2 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应该巧妙没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跳出语文课堂、语言文章的小圈子,投入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一、跳出语文教材学语文

  在中国,一套或几套教材几亿学生来学实属世界奇迹!我们在对教材指手画脚的同时,恐怕也难拿出一套最佳方案。再说,“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惟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教材编得怎样,因为再好的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几十篇课文)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我们历来只把教材看成教本,其实教材更是学本。学生对教材才有真正的发言权、选择权和主动加工权。我们应把课本彻底地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1、我热爱,我喜欢。开学第一周,我让每位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览教材,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精读。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学得有滋有味,在疑难处还请求老师或别组同学帮助。当我问起一位一向讨厌背书的学生为什么也背得这样投入时,他的回答是:“我热爱,我喜欢!”每次上语文课,孩子们都争着向我推荐他们想学的课文。看他们学习的情绪那样高昂,学得那样投入,我也常常沉浸在激动与幸福之中。正如《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我给教材提意见。每次拿到教材后,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编写说明。在编写说明后面,总能看到这样的谦词:“本书如有不当之处,请提出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在书的封底,还会有:“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等字样。教材是给小学生看的,教材中的问题当然也应当由小学生来发现、来提出,敢于向权威挑战。在对教材的研读中,每学期学生都会发现一些编写或印刷方面的错误。把教材彻底地放手给学生,学生便真的成了研究者和发现者。

  3、我也当一回教材的主编。我经常与学生共同商定删除文质不美的课文,引导他们自编教材。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装订成册。然后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最后把自编的教材与全班同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的想法和追求是,不仅给孩子字词句段篇这些量的积累;还要让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警句,如同空气一样滋养学生,如阳光一样照耀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学生的血液和骨髓里都充满着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后,学生远远没有满足于对课文的熟读和背诵,他们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周恩来的事迹。于是,他们观看了有关周恩来的影片,阅读了周恩来去逝后人们对他哀悼的新闻报道,让爷爷奶奶讲了一些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听了赞颂周恩来的诗歌,到书店买了一些介绍周恩来的书。最后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粘贴”到了教材上。这时,学生才有一种满足感。他们对周恩来的认识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对这一伟人深深地怀念之情。

  二、跳出语文课堂学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引向图书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及各种纪念馆,引向大型工厂、桥梁工地、饲养厂及农家小院,引向著名的大学校园、研究室、实验室……有时讲课的不是任课教师,而是学生自己,是科学家、各方面专家,是工人,是农民……我时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今年春天,我过北方地区不仅干旱,而且阜阳也出现了扬尘和扬沙的天气,为此,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收集了有关资料,访问了当地的气象专家,然后坐在一起认真地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发表了书面评论。一位学生写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在加快,地球妈妈的绿衣在减少,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沙漠正疯狂地侵吞我们的家园,向人类开战。可是我们人类中许多人好像并未察觉,继续在乱砍滥伐,破坏着环境。当我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去买名牌玩具,买名牌衣服的时候,有谁想到去买一棵树栽一栽,来抵御一下风沙呢?如果我们真的都能这样做了,可以想像,那将是个多么长、多么宽的绿色防风墙啊!”

  三、跳出语文学科学语文

  新的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科间的综合问题,而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责任,理应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主动综合,使各科教学与语文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性。以下仅以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综合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许多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瑞士数学家欧拉、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等,他们不仅研究数学,写了许多数学方面的文章,还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和诗歌,有的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同学们也能坚持写数学方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还能把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写数学作文的愿望被激发起来了,我又引导学生讨论:数学作文该怎样写?有的建议写写数学日记;有的认为可以写一写某道题的巧妙解法;有的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数学的经验;还有的想写一写自己的数学发现……从此,学生的日记中、习作中出现了不少有关数学方面的东西。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记道: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数除以5的简便算法。一个数除以5,先把这个数乘以2,再把所得的积去掉未尾的一个“0”,或者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得出了结果。例如:65÷5。先把65乘以2,为65×2=130,再把130去掉末尾的“0”,得13,即65÷5=13。又如:17÷5。先把17乘以2,为17×2=34,再把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3.4,即17÷5=3.4。明天我要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同学和老师。我真为我的发现而高兴!一个学期后,那些原来害怕写作文的学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并喜欢上作文。数学老师告诉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原本讨厌数学的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妙处,喜欢上了数学。学生在解答题目上,变得更有序,思考问题更严密,而且改掉了粗心马虎的缺点。有的迷上了写数学作文,真的成了“爱写作的数学家”。此外,社会课、自然课、艺术课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要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理念,语文这潭活水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各科的“农田”。

  四、拓宽教材教语文

  1、用好教材,发挥课本功效。新编教材编排思路、课文内容、单元提示、补充材料、语文活动、练习安排等都体现了编者的独到匠心、精心设计,对整个语文教学的目标、结构、方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其中文章大都文字优美、内容丰富、语言形象,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篇目,值得我们指导学生认真地学习与吸收。

  2、突破教材,拓宽学习空间。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选择报刊上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精品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认识社会的各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轻松自然地学习无字之书,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立足课内,带动课外阅读。要真正增长语文能力,还需从课外阅读中得益。如学生学了《学弈》一课,对其精彩的故事很喜欢,我就向他们介绍了《暖足》和《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等成语故事,并利用黑板报选取了其中的精辟含义,介绍给学生;课外抄录名言警句进行评比,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带动了课外阅读。

  四、进入角色感语文

  1、进入角色,体验真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行为美、心灵美,获得情感的愉悦。如在讲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一课时,正赶上天公作美,我赶紧抓住这大自然的奉献,带着学生来到校外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抱着树干,体验暴雨来临前狂风怒吼的感受,从而感悟到大自然的恶劣和海伦?凯勒的顽强毅力,领悟“爱”的抽象的内涵。学《木兰诗》时,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木兰不辞辛劳、代父从军、战绩累累、不图富贵的中国巾帼的男儿气概。进入角色,体验真情,感悟更深。当审美的感受定性后,在现实的行为选择时,便会自觉地追求这种美的状态。

  2、发挥想像,再现画面。教学《凡卡》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老板一听凡卡寄信了,会怎样说?假设老板手下的人真把逃离的凡卡抓回来了,凡卡又会怎样为自己辩说呢?”学生们像打开了闸门的堤坝,各抒己见,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主动参于学语文

  1、在实践中学习。在写作选材时,如何筛选出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东西并巧妙地将它们编织进自己的文章里去呢?对这一问题,不应只顾老师的“一言堂”,而应更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群言堂”。如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先由老师读写校园的一个片断,再让学生指出老师哪些字读音不正确,哪里用词不当,哪里描写不够,哪里选材不当……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争论,直至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然后,教师话题一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刚才的订正与争辩,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是:《当了老师的老师》。”一听这题目,同学们劲头十足,思路顿时豁然大开,嘴角充满着笑意。试想,没有生活实践的经历、感受,又哪有作文的真情实感?

  2、在诵读中感悟。学语文要“悟”性高。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悟”性,学好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能使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大有促进。如教刘增山的《山秋雨》时,运用男女赛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山色、山味、山风、山秋叶、山土、山景,再讨论—分析—总结,从而悟出文章的意蕴。

  3、在活动中提高。第二课堂能寓听、说、读、写于一体。一般内容有:语文讲座、语文墙报、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日记与周记、创办刊物、手抄报和趣味语文活动等等。第二课堂决不是要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要卸下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背上的种种包袱。如把写对联,搜集民间谚语、山歌等活动寓入文字游戏中,便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新语文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学有用的语文,关注语文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只有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展示其简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语文,才能真实地显现其语文智慧。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育将是一个现代化、素质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教育;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将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面对新课程、新理念,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将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