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预习方法 >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指导

时间: 欣欣2 预习方法

  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加之预习任务的难易度不好把握,做到持之以恒实属不易。以下是有关初中的数学预习方法和技巧,欢迎大家参阅!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指导

  一、研究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意义

  (一)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铺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被淘汰。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课堂。我们要把课堂发言权更多的交给学生。那么,课堂展示将是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动力,而学生思维碰撞的源动力正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结果。因此,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预习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1、通过预习方法、策略的研究,教师要动手编制导学案或设计预习练习题,教师告别了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时代,我们要用心去审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学会倾听,交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由于预习的形式多样,学生课前掌握的潜在知识也参差不齐,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死知识。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变到多元的不同层面收获的评价上来。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我们应该侧重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应用几方面反复实验研究。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乐于预习,才能用心预习,从而提高预习成效,并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老师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

  ①给学生讲解、分析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必须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②预习任务要趣味化。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尽量把预习任务设计得有趣些。

  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讲新课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地对预习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预习任务具体化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和学生有效交流的保证,为了避免预习无目的笼统看书,我们应通过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学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功能;设置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二)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仅仅从习惯上改变他们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便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仅对数学学习大有帮助,而且对他们终身的、不同领域的学习也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课题研究总结课前预习的方法如下:

  ①预习导学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将“读、思、练”结合起来。“读”即“读教材”;“思”即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以及这样解的原因和所用到的旧知识,并对教材中所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练”即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一些习题中解决新问题,从而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

  ②合作探究。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兴趣小组,对于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难点和疑惑可利用课余时间在新课之前与组内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③结对帮扶。组建预习互助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实行“优生带头,以优帮困”的方法,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预习,从而调动学优生的预习积极性,增强学困生的预习自信心。

  (三)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运用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应付,甚至不预习。相反,如果老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同学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同学的预习效果。

  1.教师检查评价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通过检查部分或全部学生的导学案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检查,掌握学生对新课的预习程度。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预习情况通报并及时作出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对没预习或预习敷衍的学生提出批评,形成奖惩的长效机制。

  2.教师围绕“问题”核心展开教学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侧重教材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解除学生的预习疑难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还可以经常找学生代替老师讲讲题,尤其是难度不是很大的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然后让其他同学去评价和补充,这样的课堂里充满了学生智慧碰撞的火花,我们的角色由述说者变为评判者,倾听者和合作者。

  总之,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加之预习任务的难易度不好把握,做到持之以恒实属不易。但曾听过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我们对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正如一盒巧克力,在打开之前,让学生充满期待;在打开之后,让学生充满兴奋,更让他们感觉到快乐。愿我们的数学学习,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1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