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预习方法 >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2)

时间: 欣欣2 预习方法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答: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答: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5.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附:答案及简析

  1.(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2.(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3.(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4.(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5.(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1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