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预习方法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时间: 文桦2 预习方法

  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策略。欢迎阅读与参考。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如下: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的内容单一,只要求去了解课文,而不要求看相关的书籍或上网查资料。

  (二)预习形式单一,只要求对生字注音组词。

  (三)预习没有目的,让学生随便看教材,没有明确的预习的任务。

  (四)预习之前没有指导。农村家庭缺乏书籍资料,家长外出务工无人指导,大部分没能上网查资料。

  二.给课前预习的一些策略

  (一)对课文的预习

  1.诵读预习法

  是学生了解课文的第一步,学生可以采取默读、朗读、猜读、单人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来读课文。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村寨聚集,同一年级的学生较多,教师可以把他们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便于合作交流学习。他们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不认识的字,不会组的词。我在上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就要求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学生自己先读流利,再三两个分角色读或者表演读。在检查读时他们都读得比较好,学生在表演读时心灵也受到了老班长的精神的震撼。

  2.问题带动法。

  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看参考书,查找答案。教师布置的问题尽量简单一些,能让大部分的学生解决。在上《金色的鱼钩》时,我布置了几个问题。(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3)老班长为什么要我不把他吃鱼刺的事告诉他们?(4)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能大致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内容也预习得差不多了。

  3、评注法。

  这是对学生深一层次的要求,在熟悉了内容的基础上,发表对某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的自己的看法。这个要求不能太多,学生对课文有一点自由评论就行了,当然多多益善。这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把自己的观点总结,这是学生思维闪光的地方。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有学生在“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旁写到:“我”为老班长的精神感动,对老班长感激又担心。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4.复述法。

  能简略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要求。不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在复述时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及时提醒让他完成复述,及时鼓励给予他信心。

  以上的这些,教师在上课前检查时可以机智地择条进行检查,并不是要每一条都检查,那样的话就会显得过于繁琐,会在“课前检查”环节花费太多的时间。

  (二) 对作者的预习

  作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年代,其时代背景会在他的文章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了解了作者,会方便于了解他作品传达的信息,所蕴含的情感,体验作者的审美情趣。比如杜甫,要知道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作品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就容易得多,了解了杜甫的生平,风格,再来读《春望》这首诗,感情基调就出来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

  (三) 对现实生活的预习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测能力话收集能力。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事,看你是否注意去观察并思考了。学生能主动去收集这样的资料,便于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比如对红军的长征,你还知道哪些:它是哪年到哪年的事?知道哪些领导人?还知道哪些过雪山草地的动人故事?比如读了杜甫的诗,你想到了我们现代的哪些人等等。这些都是对课文的拓展,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人文气息,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能做到以上的这些,在农村的一些地方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信息的不顺畅和经济的原因。我们在和家长交流时,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不舍得投入,现在孩子就是家长的未来,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书、买资料。在家长肯为孩子投入的同时,教师应该给家长一些良好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潜质买什么书,应该补充什么书。在国家加大对学校的图书馆的建设的同时,学生自己也拥有一些书,那岂不是更好的事?

  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要择量布置预习任务,不能布置得太多,一定要在大部分学生的完成能力之内。假如过多过难,则容易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到时候得不偿失。

  把预习做好了,教师上课变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还可以把多的时间用在拓展知识上,在40分钟内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表:

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