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课前预习方法
先看图学历史,预习轻松。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图像、图表、表格等方式,直观、系统、形象地表达历史知识。高中历史的特点是:知识密度高,内容繁杂,学生记忆负担重。特别是新课改开始以来,历史知识的体系进行了重组,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构了教材体系,打乱了通史的顺序。因此,学生很难重构知识体系,也很难记忆和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使用图表法,可以化繁为简,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减轻记忆的负担。比如,我的学生在课前预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汉代至元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第二项时,画了知识结构图。
通过知识结构图,学生可以对唐代六部制中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一目了然,并容易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从而更好地理解三省之间如何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削弱相对权力,保证皇权的排他性尊重。这样,通过看图,学生不用死记硬背,既减轻了记忆负担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轻松预习,快乐学习历史。
二,提纲引导,引领阅读
教师根据每个单元、每节课的不同特点,提前设计导入提纲,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预习。需要注意的是,大纲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新课讲授前,会提前打印分发绪论提纲,让学生在新课前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教师在绪论提纲中预设的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阅读指导大纲中老师预设的问题,学生可以知道这一课我想学什么知识,使学习内容清晰,课前预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我在人教版学习高中历史第11课第14单元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大纲:(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太平天国初期(1851-1853年)的主要事件;(3)太平天国北伐及其失败的原因;(4)中国天目制度的目的、内容及评价;(5)天京之乱的原因及影响;(6)太平天国的政治改革及其成就;(7)新高级部长的内容和评价;(8)太平天国的终结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指导大纲中的问题自主预习和阅读教材,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预习,也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我班的同学在这种预习方法上做得很好。后来学生们自己设计大纲,我挑选了比较适用的,比较有新意的采纳使用。这样,课堂上使用了学生自己设计的介绍提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思维导图,多元思维
在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杨教授是思维导图方面的专家。我也借鉴了他在思维导图方面的做法。思维导图是发散思维的表现。它图文并重,通过色彩、图像、关键词、符号来梳理和激发人的思维,促进思维的收敛和发散。它是一种视觉思维工具。我们在制作预习思维导图的时候,大部分概念图都是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来制作的。但是,形式丰富多样。思维导图预习的具体方式如下:(1)在一张白纸的中央写下预习主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通常,预习主题是你预习这节课的主题。(2)第一个分支:在正式读这本书之前,你对这个要预习的题目有什么想法?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是,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目的是考察你的前概念,调动预习题目的知识储备。(3)第二支:把教材从头到尾读一遍,对预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新知识有一个粗浅的整体认识,这样就能从宏观上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抓住中心,用关键词画出整体框架,用一些容易识别的符号突出重点,便于记忆。这个环节也训练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总结的能力。(4)第三分支:在新知中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找出自己不懂的难题,然后提出问题。明确自己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解决。(5)第四分支:可以尝试独立完成一些可选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找出知识点的歧义。(6)第五支:必要的补充、说明、注意事项等。
用思维导图预览很灵活,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灵活调整,很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用手和大脑来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良好的预习方法,还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预习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教书对彼此都有好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提升了职业幸福感。
怎么提高历史成绩
1.必要的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更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3.阅读
大量的阅读对你学习历史很有帮助;读史书,品味前人对历史的书写,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历史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读课本,体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念、理想、甚至是执着。
4.复习
这主要是反复读课本、背笔记。就是温故而知新。就是昨天的知识拿到今天,今天的知识拿到明天来复习。
5.想象
将书中的文字幻化成为图象;比如:一提到毛泽东,便会想到毛泽东的画像。然后书中的文字便会像电影一样在你脑中放映出来。
高中如何学好历史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