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2)
2016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Ⅱ、法律与我同行
一、学法用法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法律?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国家生 活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违法行为
(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制责任。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4.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1)国家、社会角度:A、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国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C、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D、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学校角度: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C、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D、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
(3)家庭角度:A、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B、还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青少年:一、加强自我防范,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二、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斗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A、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益手段B、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5.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列为严重不良行为。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电子海洛因”,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⑤联想后果法;⑥请人监督法 二、权利与义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监督不做。
2、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者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①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非诉讼方式:a.寻求
学校老师的帮助;b.寻求当地居(村)民委员会帮助;c.寻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者妇联帮助;d.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帮助。
(3)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机会。
①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是: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c.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两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的首位。
(2)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3)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国家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4)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具体做到: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5)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果实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4、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维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3)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权:①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②需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4)如何尊重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①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a.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b.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c.与当事人协商和解;②通过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加把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④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6、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1)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当我们的经济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7、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各项权益。
(2)如何培养消费着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①消费者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3)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①非诉讼方式: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c.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②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遍法律更严格。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会和地方人大会和地方人大会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3)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与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违法行为时,有举报、揭发的权利。
③当我们自己或亲人、朋友遭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依照法律规定讨回公道的权利。
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权利。
III、承担责任 融入社会
一、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从而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2)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理智地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价值观念;③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4.提高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
(1)含义: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
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5.做有正义感的人。
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6.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2)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3)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016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2.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结论: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为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台独”;②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主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2)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4)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科学发展观点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必要性:①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怎样实施: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③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严峻的资源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观点: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4)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怎样实施: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6.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①我国科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③有利于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4)怎样实施科教兴国: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5)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②要主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b.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c.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d.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6初中政治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 “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
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4. 依法治国: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①才能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地位;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公民该怎么做?
①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政府:要依法行政
重要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 先进文化:
(1)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②我们要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包出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女里,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1)艰苦奋斗精神:①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的精神;②艰苦创业精神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③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崇高思想境界;④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距离。③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④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⑤贫困人口为数还不少;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夜里增大。⑦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年个斤毫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⑧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总体来说,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5.我们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二者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