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答题技巧 >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一线穿珠

时间: 文桦2 中考答题技巧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考作文写作相关指导:一线穿珠。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作文写作指导:一线穿珠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散”,指的是散文的选材自由广泛;这里的“神不散”,指的是主题思想的集中、凝练以及有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这种以一条特殊的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技巧,叫做“一线穿珠”。掌握这种技法,行文时驾驭材料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可以从众多复杂纷乱的材料中撷取所需之材料,有章有序地组织文章,使行文完美流畅,章法严谨和谐。

  作为“穿珠”的“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

  有位同学以《生命的季节》为题,以生命为彩线,用“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思之冬”四个小标题,描绘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文中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四个小标题由一线相连,恰似一串珍珠,熠熠生辉;每一个小标题,又各侧重一个方面,环环相扣,使得文章结构十分紧凑。

  运用一线穿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连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或明或暗,形成文章的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让读者有迹可寻。

  中考作文写作例文欣赏:

  三斤珍贵的水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饮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景,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仍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地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宁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

  21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热泪。

  点评:

  《三斤珍贵的水》中“珍贵”是全文的“魂”。人畜每日限用三斤,且要从外地运来,干旱地区缺水严重令人揪心,显其“珍贵”;被暴打的老牛横在路上索水,战士感动,违规地献出三斤水,情意“珍贵”;而最“珍贵”的莫过于老牛用强行索来的水滋润小牛焦渴的镜头。人对动物的怜爱,动物对动物的抚爱,在无言的交流中显得那样和谐而令人悸动。由此可见,爱不仅溢满人间,而且在动物世界里也是温情荡漾。《三斤珍贵的水》以“三斤珍贵的水”为线索贯穿全文,收到了紧针密线的效果。老牛拦道索水,战士违规取出三斤水,而老牛自己不饮,唤来小牛享用这“三斤珍贵的水”。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禁潸然落泪。

  中考作文写作--学生习作:

  爱在抽屉里

  张丹

  广告是商业的润滑剂;家是情感的栖息地。而在我眼里,抽屉则是爱的存放地。

  小时侯,我住在姥姥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床头的抽屉。姥姥家的亲戚很多,姥姥每次都把亲戚带的好吃的东西放在床边的抽屉里。因为姥姥知道,“小馋猫”似的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喊饿,并且对我而言,在床上开抽屉是最方便的,也是最安全的。

  小小的抽屉,塞满姥姥无限的疼爱。

  十岁那年,我看中了一件毛衣。虽然我知道家里比较困难。但是我太喜欢它了,生怕别人抢先一步买走,所以我就对妈妈说了这件事。可没想到妈妈却大发雷霆,我一气之下跑出家门,一整天都没有回家。傍晚,再次从服装店门口经过时,却已不见我心爱的那件毛衣。我问店主,他说已经让人买走了。

  我失望极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回到家,我一句话也没说就坐在床前委屈地哭了。当我打开抽屉想拿东西时,却惊奇地发现那件毛衣竟然躺在那里,毛衣上还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丹丹,是妈妈不好,不该对你发脾气,原谅妈妈好吗?

  当我看到这张字条时,我的眼角不禁湿润了。我拿起毛衣仔细的看,泪眼模糊中,我仿佛看见妈妈辛勤劳作的背影,还有妈妈那件破得不能再破的毛衣。我放下手中的毛衣,来到妈妈身旁,哽咽着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对不起您。”妈妈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别哭了,妈妈怎么会怪你呢?在妈妈面前,孩子的错,没有不可以原谅的。”

  小小的抽屉,盛满了妈妈无限的宽容。

  近段时间,由于音乐在校园里的流行,就连录音机也变得非常畅销。已上初三的我抵挡不了音乐的诱惑,就悄悄地存钱,买了一部梦寐以求的录音机。但怕挨批评,就没有告诉任何人。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被爸爸知道了。他非常气愤,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通,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外爷。外爷是一位非常严厉的退休教师,我平常就非常怕他,不敢上他家去(虽然他家距我们学校很近)。再加上这件事,我就更加不敢去了。然而,外爷却找到了学校,他板着脸严肃地对我说:“放学后,到我这来一趟,哦,别忘了。带着录音机和磁带。”放学后,我战战兢兢的来到外爷面前。外爷紧绷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已经长这么大了,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以后你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想一下后果。无论对与错,都要敢做敢当。好了,我什么也不说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你快要中考了,这个录音机我先替你保存着。”说着,外爷把它们锁在了抽屉里。看着眼前的抽屉,我的心里不是气愤,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小小的抽屉,锁着外爷对我的关爱和希望。

  小小的抽屉装满亲人的爱,它时刻感动着我,温暖着我,鞭策着我……

  点评:

  “亲情”是学生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情感。所以这个话题能够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事写,人人有情抒。但是,这类题材的作文在命题、选材方面也容易落入俗套。本文小作者就极力避免了这一点。题目“爱在抽屉里”让人觉得新颖别致。选材紧扣题目:小时侯,塞满抽屉的“零食”,是姥姥无尽的疼爱;长大后,躺在抽屉里的“毛衣”,是妈妈无限的宽容;现在,锁在抽屉里的“录音机”,是外爷无限的希望。

  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晰。三件事叙述完后分别用三个美句作结,既交待了时间,点明了中心,又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中处处渗透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关爱。

  洗脚

  黄丽音

  昨天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组画面:儿子为行动不便的父亲洗脚。当儿子看到父亲因劳累而变形的双脚时,潸然泪下,哽咽着喊了一声“爸爸……”。此时的我也泪流满面。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吃过晚饭后,母亲为我准备好了热水,让我洗脚。一向懒散的我不情愿的坐在洗脚盆前,慢慢地把闷在鞋子里一周的臭脚伸入水盆中,脚又臭又黑,我不想下手,只用两只脚来回的搓洗。“不要那么懒省事,来,我帮你洗。”突然从门外传来一声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小时侯我经常听父亲这样说。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为了这个家,不停的劳作,还不到五十岁,两鬓就有了白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手变的像松树皮一样粗糙。每当我看到他不停的工作,想到他的不易,鼻子总是酸酸的。

  当我回过神时,父亲已经蹲在我面前了。他刚伸手,我忙说:“不用,我自己可以的。”说完把双脚移到了盆的另一边。爸爸在一旁笑道:“小时侯,不都是我给你洗吗?”是啊!小时侯的确是这样。我把手伸到水盆中,陷入了沉思,儿时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面前:

  父亲把手伸到水盆中试试温度,把我按在板凳上,迅速地为我脱下鞋袜,轻轻地拖起我的小脚,慢慢地放入水盆,反复地搓洗,仔细地检查每个脚趾缝,把我的小脚弄的痒痒的,我经常会咯咯的笑个不停;他陪我们堆雪人,打雪仗;陪我们放风筝,领着我们踏青,观赏桃花;教我们游泳,给年迈的爷爷擦洗,帮母亲做家务,辅导我们功课……

  脚突然感到热了一下,原来母亲往水盆中加了一些热水。

  父母是那样的爱我们,默默地为我们做着一切,可是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们能像电视中那个儿子一样,为父母洗一次脚吗?

  点评:

  本文以洗脚为线索,巧妙地把儿时的事件和当时的情景结合起来。开始由画面中的儿子为父亲洗脚说起,引出父亲要为“我”洗脚,想到儿时父亲为“我”洗脚的情景,感慨自己没为父母洗过脚。首尾照应,环环相扣,语言朴实,如在回忆父亲为自己洗脚时用了“迅速地”、“轻轻地”、“慢慢地”、“反复地”等词,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记忆深处的下跪

 

 张小湾

  那是七年级时的事了。当时学校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我本不想申报的,觉得领了国家的钱,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就会有种罪恶感。我不喜欢要别人的东西,但家里的窘迫让我犹豫了。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天跟妈上街买菜,妈竟为了2角钱跟卖菜的商贩争了半天。妈是个很会体谅别人的人,她知道卖菜的也不容易,要不是家里实在没钱,她无论如何也不会那么做的。想到这里,我终于下定决心,马上写申请书。第二天早上班主任就要把申请书交给学校了,来不及跟妈商量了,我把申请书交给了班主任。

  刚打过放学铃,我就急忙赶回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跟爸妈一起分享。跨进家门我习惯性的说了句:“妈,我回来了。”妈微笑着应了一声。我蹦蹦跳跳来到正在做饭的妈妈旁边。笑着说:“我21世纪最最亲爱的妈妈同志,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学校让报‘两免一补’,我把申请书交了上去了。如果批下来的话,能免一二百块钱呢!”

  “真的?那你怎么写的呀?”

  “我把哥得乙肝的事报了上去……。”妈妈立刻脸色惨白,她紧锁着眉头大声说:“你这孩子,长这么大还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学校的布告可是要张贴出去的,你哥就要娶媳妇了,如果让人知道的话,还有谁愿意嫁给你哥啊!……。”

  再往下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只知道,如果现在不到学校向班主任要回申请书,就要来不及了。万一哥将来真讨不到媳妇的话,我就算死一千次一万次也还不请欠哥的债。

  “妈,我这就去找班主任要回来。”“那你的学费咋办呢?”对啊!难道又要爸妈四处去借学费,去求人?爸爸跟奶奶闻声也都赶来了。爸说:“这申请书还是要报的,不如你去改一下?”

  “可您让我怎么改啊?”

  “你就写咱家穷。”妈说。

  “妈,您别天真了。穷,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不然,学校是不会给免钱的。”

  “孩子,不如你就写我有病吧!”奶奶站出来说。

  “奶奶,您就站在这好好的,没病啊!我总不能睁眼说瞎话吧?再说,人家学校能不知道吗?”

  爸爸把烟往地上一扔,是的,他生气了。“别以为我不知道,这写申请书其实就是看你写的文章咋样?学校还真能挨家挨户去调查呀?有的家长银行里存着几万块钱还让孩子写申请,难道他们也穷?那是他们的孩子会写。你就不能说一次瞎话?”

  “我不管别人怎么样,就算全世界都去说慌,我也不会的。”

  “哼!你真行啊!够高尚的!孩她妈把她给我关在厨房里,这个学也不能让她上了。”爸扭头就走,顿时我的眼泪“哗”地流下来。就在此刻,我做出了连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我生平第一次给人下跪了,而那人就是我至亲至爱的爸爸。

  “爸,求求您,我要上学,我也不想说瞎话骗学校,骗老师。您,就别逼我了,行吗?”

  爸爸转过身,扶起我。朦胧的灯光下,我分明看见他的眼里噙着泪花。他哽咽着,艰难地对我说:“还不是爸没本事,咱家底薄,你姊妹又多,你的书钱学费,爸实在拿不出啊!”

  听到这话,我的心都碎了。望着爸那饱经风霜的脸,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妮,去吧!到学校把申请书改一下。”妈几乎在哀求我了。

  我叹了口气,接过妈手中的电灯,推开门,冲进了静谧而又漆黑的夜里……

  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那次下跪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成为我永久的伤痛。

  点评:

  以一份“两免一补”的申请书串起一组人物,成功借鉴《羚羊木雕》的行文技巧。小作者的诚实善良让人感动。文章语言朴素,人物特点跃然纸上,是一篇很成功的作文。


  注重炼字的王安石

  王安石(公元1021-1088年),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宇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任宰相,他依靠神宗实行改革,终因受到保守派的阻挠,被迫辞官。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春天,王安石从汴京(今河南开封)到扬州,又乘船西上金陵(今南京)。路过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瓜洲已隔江相望,钟山也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此时,春风袭人,圆圆的明月当空朗照,王安石更想快些与家人团聚,便随口吟出《泊船瓜洲》的诗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原写“到”字,王安石仔细一想,“春风又到江南岸”缺乏诗意,如何到?又从何到呢?没有春天到来的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象。因此,他把“到”字改为“过”字,“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刚到怎么又过呢?也不妥。”过”有辞去之意,也不合春来的本意,更不用说具体形象了。因此,又改为“入”字,吟咏再三,这一“入”字,还是不甚贴切,接着又改成“满”字。仔细推敲,“满”字似乎稍好一些,但仍然缺乏春到江南出现的生机勃勃的色彩,意境不活泼,不耐人寻味。于是又把“满”字涂去。如此反复换了十余字,都觉得不满意。他干脆放下笔来,走到舱外,观赏月下景色,也好让脑子轻松一下。他极目远望,只见春风过处,月下隐约可见江岸柳条吐翠,青草摇曳,麦田绿浪起伏,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心旷神抬,突然想到贺知章《咏柳》诗中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又想到王维《送别》诗中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诗句,这两个写到春天的“绿”字,让人具体地感受到春天到来时的生动景象。

  想到这里,王安石立即回到船舱,把诗中第三句改成“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改,全诗境界大为改观,整个江南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便色彩鲜明地跃然纸上了。王安石修改《泊船瓜洲》一诗的故事。是中国诗坛上注重炼字的一段佳话,一直受到后人的赞赏而传颂不衰。

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