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简答题汇编(2)
四.生态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B、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B、河流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②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B、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C、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E、气候异常。
②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4.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 主要生态问题 | 形成原因 | |
自然背景 | 人为原因 | ||
大兴安岭两侧 |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 半干旱草原地区 |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 草场退化严重 |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 过牧严重。 |
黄淮海平原区 | 土壤侵蚀严重。 |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 |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 地质条件复杂 |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
青藏高原 | 高寒地区 |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
5.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 主要分布区域 | 自然背景 | 主要防治措施 |
森林破坏 |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
草原退化 |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
湿地萎缩 |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
生物多样性锐减 |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 物种资源丰富 |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
土壤侵蚀 |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
荒漠化 |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严禁砍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