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考点总结
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6、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7、粗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
1、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2、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
3、糖类的最终消化产物:葡萄糖
4、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
5、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消化吸收
6、食物中的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1)
血液组成
1、血液: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有细胞核,保护人体免受病患。
4、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具有造血功能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再生任务。
四、血液循环(2)
三种血管及判别依据
1、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艳 。
2、静脉:运送血液回心脏,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液流度缓慢 。
五、尿的形成
1、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的是血细胞、蛋 白质等)原尿。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形成尿液。
六、宇宙和太阳系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
2、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原始火球”)诞生的,宇宙在这个火球大爆炸中诞生。爆炸引起宇宙中的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宇宙处在不停地膨胀中。
3、宇宙说: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4、太阳系的起源学说有:星云说和灾变说。
七、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阳中诞生。按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方法,地球自形成以来,可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生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生命的诞生
(1)在原始的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生命的材料—蛋白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和核酸(遗传信息的传递者)等大分子的物质。
(2)生命材料通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多分子体系,外面有一层膜,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原始的生命。
(3)原始大气长生有机物最著名的实验是米勒实验 P:生命物质不等于生命物体(生物),生命物质可以构成生物体。最早的生命来自原始海洋 。
八、生物的进化
1、证据:生物进化的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1)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可分为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2)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亲缘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 。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3、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4、进化论的演变:主要经历神创论→物种可变论→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5、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其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6、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进化④适者生存。
7、生物进化的顺序
①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②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③人类:南方猿人→直立人→智人 P: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接近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九、遗传变异
1、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性状。
2、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遗传物质的技术。
3、遗传病: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遗传病都是由于人体内的DNA、基因或者染色体发生变化引起的。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先天性耳聋和色盲等。 P: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变异现象是绝对的,任何生物体个体间都存在差异。
十、生物与无机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主要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蚯蚓能松土等。
看了中考生物考点总结还看:
1.最新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2.2017年高考生物主要考点归纳
3.高考生物考点分析
4.高中生物细节易考点总结
5.小中考生物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