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辅导 >

初中生必读的10本名著

时间: 舒淇 中考辅导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

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

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本书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这部书也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一大批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注意:《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小说)

8.《骆驼祥子》

本书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1930年老舍踏上了归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的笔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为这个衰朽社会的殉葬品。主人公

9.《名人传》

本书作者——瓦萨里。《名人传》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文献,作者在1568年的修订版中明确宣告,该书的宗旨就是要叙述“艺术再生的进程”。“再生”一词不仅是瓦氏整部巨著的主题,而且构成了其历史观念和艺术判断标准的基石。他破天荒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像他前辈那样总是将其孤立开来进行处理,同时,他依据风格类型而提出了一套批评体系以区分艺术作品的高下优劣。这些特点使他的《名人传》与以前一切著作拉开了距离,成为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0.《童年》

本书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倚小说第一部,小说主人公——阿辽沙。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阅读名著的6个好方法

第一、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需要第一遍泛读,大致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本情况、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读,可以细致的阅读和理解。

第二、名著阅读次数

我们第一遍阅读以后对基本内容有些了解。第二篇要仔细阅读其中内容,慢慢品味。到了第三遍可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比起第二遍要更加细致。

第三、把握情节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情节,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我们还要了解到作者的情节线索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随着情节的深入,读者才明白整个复杂的情节过程,看似不合理,但是又在合理之中。

第四、把握人物形象

名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所描写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鲜明丰富而且有层次感。这些形象描绘又是通过场景、人物语言对白、环境描写来凸显出来的。有些外国名著是通过多层次的描述方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意义

一般来说,名著的主题思想比较鲜明,但是不同时期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思路。每一次阅读就会感受到不同的意义和内涵。

第六、写些评论和笔记

我们可以在阅读名著以后,可以写些评论和笔记,这样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很多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

名著指导的五种方法

第一, 摘抄法。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原著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偏低,没有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阅读第一回到第七回,我采用摘抄法。以第一回为例,我教会学生扫清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小说内容,学生们学会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并学会了伸展式阅读。首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同一版本的《西游记》,原著中有对生僻字的解释,这就避免学生查工具书的麻烦,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了。其次,我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古诗词积累,感悟诗词语言在押韵、对仗、骈散结合的特点。最后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的具体描写为例,鼓励学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的文化常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进行伸展式阅读,边读书边学习,学生学会了积累古诗词、文化常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第二,读书笔记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有摘抄,有内容评价。学生因学习程度差异,有的读书笔记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读完这二十回我进行了读书笔记展评,学生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了阅读经典的积极性。这二十回里学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红孩儿、鱼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拦,但孙悟空武艺高强,师徒四人团结协作,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学生们得到的启示是: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第三,读书赏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让学生挑出精彩段落进行赏析。要求学生可以从精彩诗词句(修辞、句式、内容、重点词句)、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细节等方面、场景描写(修辞、内容、景物描写)、自己喜欢的段落(修辞、内容、感悟、质疑)进行赏析。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每周交流一次。读完四十回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们分享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说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学分享阅读感悟。学生们学会了和名著对话,走进作品,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作品中对孙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写:“尖嘴猴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耳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便利,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突出他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现他本领高强,与众不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表现他心性狂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表现他不经管教。寥寥几句,却概括出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阅读完第四十回后,有的学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样,一点风吹草动就要弄个明白,应该想想:这荒山野岭怎么会有人家居住,怎么会有“救命、救命”的声音,如果你到了那里就会有危险。而要学习孙悟空,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观察,多动脑,我们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第四,质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阅读中,我选择了让学生以评价主要人物的形式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首先,我以学生读过的、熟悉的第二十回为例,带领学生分别评价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在指导学生评价人物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1、他是什么样的人?请用词语进行评价2、你从本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结合书中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说明。其次,让学生以第四十一回为例进行人物评价,并做好读书笔记。最后,学生交流自己评价人物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于是大家提出一个个具体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1、唐僧和孙悟空几乎在每回中都出现,再评价他们不是重复了吗?2、能评价那些小人物吗?3、具体事例和具体行为是概述,还是抄原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做完解答后,学生顺利地开启了这一阶段的阅读模式。

第四,批注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学生们掌握了老师教的摘抄赏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后,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我让学生学着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随时在书中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评语、疑问,并进行师生共同阅读。这一会读完后我们进行了批注展览,师生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例如: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取经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够了还要补,为什么不让孙猴子翻筋斗去取经?因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强也没有用的,人性的净化要经历苦难,要老老实实走,没有捷径,人只能靠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恶念拯救自己。同学们从中悟到:你自己的远大理想的实现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须要经历苦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比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采用了相对轻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们读完《西游记》后,我推荐给他们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齐天大圣》,这篇故事虽然无法和《西游记》相比,但蒲松龄用他的妙笔生花塑造了一个性格真实的齐天大圣的形象,直率而有点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性格类似,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很接地气的朋友。同时,也更有民间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圣救人和送宝石那段,集中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望。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文本,在比较中体会人物的不同写法,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游记》体现出一种丰富的想像力,作品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从国外传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夸张,如孙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诸般变化,有着特殊功用的法宝,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学生读这部作品后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1、读书不二法

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2、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3、字斟句酌法

此法讲究读书要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文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用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

4、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历史学家吴晗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他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读完一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阅读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

1、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哪怕是有很多他不认识的字词,但是在通读之后只要他能够答题理解书中内容就好了,孩子会慢慢发现书中的无限乐趣的。

2、查字典。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成语等要多查字典,在查字典的同时,学习了生字和生词,增加了知识积累,同时 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孩子会更加喜欢看书的,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也要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

3、读原著。尤其是读名著或者外文的时候,翻译的作品很多,要想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还是应该读原著,对于外语的学习,要尽量的读原文,因为原文才是地道的外文,符合语言的运用规律和语法特征。

4、做笔记。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每次去读,每次都要记笔记,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经常记笔记可以促进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有利于 理解能力的提高。

5、随时随地。很多人觉得时间紧张,无暇读书,其实读书不一定非要选择自己空闲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姿势,舒服的位置去读,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比如在 排队等电梯的时候,比如在睡前的清醒时候,都可以拿出书来读,这样会在无形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