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测试(36篇)(3)
2015年中考真题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2.第一问:垂钓儿童 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三)1.(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212.(3)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四)1.B
(五)1.“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六)1.愁闷,百无聊赖、 豪壮2.孤独、凄凉;消瘦、憔悴。
(七)1.律诗(五言律诗)2. B
(八)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九)1.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 高大雄伟(意近即可)2.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意近即可)
(十)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谪的失落之情。
(十一)1.思乡(意思对即可)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十二)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
(十三)1.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意近即可) 2.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十四)1.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十五)1.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十六)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 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十七)12.日暮时分,群鸦乱叫,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两三户人家。写出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13.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出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十八)1.寂寞、苦闷、凄清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十九)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二十)1.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2.答案示例: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一)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二十二)1.D 2.D
(二十三)1.歌或白雪歌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3.A
(二十四)1.旧时王谢堂前燕2.“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二十五)1.“凄凉地”;“弃置身” 。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
(二十六)1.B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十七)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二十八)1.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十九)1、龚自珍 ( 有错不给分)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3、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三十)1.《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三十一)1.高峻(高大、挺拔) 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2.略网
(三十二)]1.白云堆?深林2.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三十三)1.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2.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三十四)1.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三十五)1.登高、望远 重阳2.“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
(三十六)1.⑴追⑵(纳凉时)悠闲自在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