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试卷 >

丽水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 春燕2 中考试卷

  正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丽水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供你参考。

  丽水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 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xì ⑵ 的笑声中。我们和时间是一对相依相偎的伴侣,一起走到dìlǎo—tiānhuāng ⑶ 。

  【答案】涨 嘻嘻 地老天荒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是故 ,教然后知困。(《所有嘉肴》)

  ⑵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⑶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⑷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⑸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 的浩渺景象。

  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 ,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答案】(1)然后知不足(2)无丝竹之乱耳(3)一夜乡心五处同(4)帘卷西风(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潮、悬、飘絮。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名著阅读

  ⑴下面有关小说人物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隔离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他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

  B.《海底两万里》中的康赛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童年》中的“好事情”,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开朗健谈,喜欢邪魔鬼道。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她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

  ⑵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情节,(不超过30字)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草房子》中因身体缺陷造成精神上孤独的秃鹰, ,重新回到了他喜欢的集体,孩子们只有直面孤独,突破孤独,才能不断成长。

  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演讲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至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知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答案】(1)C(2)成功扮演在文艺汇演中伪军连长,为油麻地小学赢得了荣誉。(3)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示例三: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名著《草房子》,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西游记》,生活哲理只要符合片段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现代文阅读

  (一)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干。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背包客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背包客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背包客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背包客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背包客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背包客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2014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4. 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5.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

  ⑵“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

  6. “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

  【答案】

14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