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满分作文技巧—文采斐然的诀窍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近年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出现了“用语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目的是考查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技巧一:剔除语病文畅达
语言是读者包括阅卷老师披文人情的第一道关口,不但有具体的赋分标准,更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印象得分”。用词不当、语言啰唆、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错字漏字、错用关联词是我们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表达失误。要达到“文从字顺”,首先要消灭病句,所以平时要结合听说读写陶冶语感,结合病句修改知识避免语病,在写作时则要意在笔先,谋定而后动。
如:近年来,国家对我们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中西部地区数千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受益,受到普遍的农民的欢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空前绝后的大好事。
本段文字能够选取新鲜素材入文,但因为两处语病让文章降了格。一是“受到普遍的农民的欢迎”语序颠倒,应该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二是“空前绝,后”使用不当,可换为“空前”或“惠及当代、泽被后世”。
技巧二;巧借修辞增文采
修辞如花,可以给语言缀上最美的花朵;修辞似酒,可以浸润文字陶醉人心。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形象地抒发作者的真切感受,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更能令文章文采飞扬,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如:一块小小的黑板,成了我们家里最美的风景。它让我感受着亲情,它让我收获着知识;它让我感悟着生活,它让我充满着希望。
考生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赞美了一块小小的黑板对家庭的巨大作用和对自己的影响。
技巧三:用词丰富语灿烂
如果没有丰富贴切的词语表达,再美的事物也只会干瘪枯萎,又何谈打动读者呢?所以在写景状物时要注意使用富于色彩的词语来营造图画美,力争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观其物的感受。如: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
夜,月清寒如水,明亮如纱,好美。你曾欣赏过吗?阳光雨露,碧水蓝天,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寄物抒情的自然恩赐。你曾在乎过吗?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你曾感觉过吗?朋友,长途跋涉中,何不偶尔停下来呢?
停下,停下来躺在草地上,请接受春的请柬。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寻找到叶的身影,花的踪迹。它们带你进入夏的门槛;停下来,望望夏夜的星空,接受秋的礼单,它带你追逐冬的步伐。停下来,品尝收获的喜悦,步入一个淳美的世界,这多么美好!享受后,起程,步伐是否会更加有力?
停下匆匆的脚步与神奇美丽的自然对话,自是新颖独特的写作角度,但作者用丰富的词汇创设出诗一般优美多姿的意境,文章的魅力自是非比寻常。
技巧四:意蕴丰厚见深刻
古人云“言近而意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将情思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读者需要经过仔细品味才能透过字面的意义了解其中的内涵或阅读后能掩卷而思。这种含蓄蕴藉或余音绕梁的语言就叫有意蕴。如果从自然万物、平凡小事、社会现象中发现规律,抒写独特体验,形成含蓄隽永、优美凝炼的警策性话语,阅卷老师看到类似思想成熟的文字,怎能不为之倾心呢?我们看:
默然不语,破口大骂,此皆误会之症。误会产生前后,人与人之心灵往往相隔甚远,心灵之音难以传达,故会大声争吵,或干脆充耳不闻,心灵的隔阂愈积愈厚,误会就会趁隙而入。此时须架一座宽容之桥,洞悉对方的心灵世界,学会换位思考,才不至于一叶障目,雾里观花,误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考生从误会的表象人手,分析误会的不良影响和排解误会之道,或骈或散潇洒自如的句式,或白或文清丽脱俗的语句,使文章显得古朴别致,摇曳多姿,意蕴生香。
技巧五:句式灵活文采扬
多变的语言自由活泼,好比欢快的乐曲,也能让考场作文出彩。一般而言,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长句表.意细致,节奏舒缓;整句形式对称,气势宏大;散句灵活自然,错杂随意;感叹句长于抒情;反问句、设问句能加强语气、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递进;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形成节奏,余韵悠长。考场作文如果长句短句交替使用,整句散句灵活运用,排比反复交叠,再加上反问、设问、感叹、陈述等的不同语气搭配使用,就会收到“嘈嗜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
我常想,成长的尽头在哪里,而我,今后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是这样吗?素淡的眉,倔强的唇,如水的目光,笑起来轻柔如风,偶尔滑落几滴泪,也关不住满腔的真诚。
是低调?不,是平静,以及这平静之下无法掩饰的热情。
考生灵活巧妙地先用散句和疑问句表达自己成长路上的疑惑,接着用一组整句表明自己的风骨,第二段则用设问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成长的独特感悟
总之,考场作文的语言是否文从字顺,是否鲜活亮丽,是否文采飞扬,是否个性鲜明,不但直接影响到语言或表达方面的得分,还会特别影响作文的整体形象和最终得分,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